第809章 新年閱兵(下)(2 / 2)

隨著衛東來和蔡勇冠二人側首向主席台行禮,唐刀還禮,上校參謀莊重還禮,三人方陣昂首挺胸,就像前幾個步兵連一般齊聲怒吼著‘祖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的口號!’踏步向前。

仿佛不是三個人,是三百人!

全場寂靜,所有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激情豪邁的三人。

掌聲猶如雷鳴般響起!久未停歇。

竟然比炮兵連用實彈炮擊點煙火還要更熾烈幾分。

不少人這時已經隱約明白,四行團這次閱兵,並不隻是在展示勇武,更多的是一種紀念,紀念犧牲。

新年,是華夏民族最傳統也是最隆重的節日,他們希望在天上的兄弟們,也能看到。

但,真正掀起四行團閱兵式**的是最後一個入場的方陣--行將退役士兵方陣。

是的,四行團有一批即將退役的傷兵。

實在是因為他們的傷,沒辦法再讓他們服役了。

四行團從未拋棄過傷兵,不管傷有多重,寧願物資武器不要,也必須得有人抬著傷兵離開。

這是獨立營成立之初唐刀親自下的一道鐵令,凡不遵守者皆以戰時軍法論處。

或許會有很多人對這條軍令有所詬病,認為這是血腥戰場最無用的善良,但隻有那些普通士兵知道,正是有了這條軍令,他們敢於赴死。

因為他們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重傷之時被無情拋棄,連死亡都無法自己決定的絕望有多麼無助,他們親眼看見過不少,被日軍用戰馬活活踩死的傷兵,被日

軍用刺刀架起生生疼死的傷兵......

沒有人想成為那一幕場景的主角。

傷兵們被運到後方醫護隊救治,很幸運的,他們活下來了,但很多人卻失去了腿和胳膊,無法再服役了,根據軍規,他們必須退役。

唐刀承諾他們,他們的退役儀式將會等四行團到達目的地再舉行,想回老家的發放足夠的路費和撫恤金,不想回家的,唐刀也會就近給他們進行安排,這個得看他們的選擇。

一般來說最後入場的方陣就是壓軸的,也是榮耀的象征,現在唐刀就將這個榮耀,留給了這些不得不要退役的傷兵們。

沒有人反對唐刀的決定,這些傷兵,哪怕因傷退役,也永遠是四行團的兵,是四行團的一份子,從未變過。

這個由二十六人組成的方陣,沒有先前的士兵們走得那般齊整,雖然他們已經很努力的保持齊整。

有的拄著拐,有的缺了胳膊,身體上的殘缺製約了他們極難將動作完全保持一致。

可是,當這個最後方陣入場的時候,觀看人群集體保持安靜,整個訓練場裡,隻有這幫傷兵方陣並不是特彆整齊的腳步聲和他們為了保持隊列整齊還稍顯辛苦略微粗重的呼吸聲。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是即將退役士兵方陣,對於他們,無需多餘介紹,他們身上的傷痕就是他們功勳的證明。在這裡,我代表我四行團全體將士將一句話送給他們:老兵,不會死去!”

這次,不是澹台明月在解說,而是唐刀親自站到了話筒前,金屬質的聲音通過音響傳遍全場:“全體都有,向戰友,敬禮!”

“唰!”的一聲,在場所有的軍人,全部舉起了自己的右臂。

沒有等傷兵們先行敬禮,在場的上校、中校、少校......到還沒有佩戴上軍銜的新兵,全部向傷兵們行起了軍禮。

“老兵不死!”站在遠方沒有資格參與這場閱兵式的小何老師不由自主的重複唐刀的這句話,向站在她身邊的澹台雲舒歎息道:“澹台先生,貴千金眼光真是眼光,竟能覓得如此文武雙全之夫婿啊!”

“那裡!那裡!”中年大帥哥撫著自己頦下長須謙虛,用眼角餘光瞟瞟自己這位才華過人的小同事,心下卻是犯起嘀咕。

彆人不知道眼前這位小女子的厲害,他卻是知道的,不光家世不弱於他澹台家,在華清大學物理係那一級更有第一天才學生的美譽,那位葉教授對自己的得意弟子評價更是讓人動容。

稱其:若能學業上再進步,必能成為中國物理研究持一方牛耳之人物。

這也是打動金陵大學校長將其聘為學校講師的理由之一,否則,中國第一大學怎麼會輕易讓一個不過20歲的年輕女子擔任如此重要院係的專業教師。

還是得儘快讓兩個年輕人完婚啊!中年帥大叔前所未有的有了一種危機。

這倒不是說閱儘千帆的老澹台心眼小,而是唐刀這貨真的是太優秀了,越接近他,越能感受到他的世界之深邃,仿佛,這天下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

就像現在,一個小小的閱兵,竟然被他演繹的如此波瀾壯闊,不管是百姓還是見過大世麵的‘名流’都在按照他的節奏在走,不少人是眼圈紅了又紅,尤其是當退役士兵方陣走出之後,臉上的淚水流出來都爾自不知。

是的,那些連路都走不穩的軍人,值得所有人尊重,他們有了少了一條腿有的少了一條胳膊,看似艱辛,卻依舊目光迥然,雖是蹣跚,卻依舊高昂著頭。

“向戰友敬禮!”老兵方陣領頭的拄著拐杖掛著六等寶鼎勳章僅剩一條左胳膊的少尉眼中閃著淚光,厲聲吼道。

與此同時,少尉將拐杖狠狠夾緊並努力抬起了自己的左手,行了一個並不算很標準的軍禮。

那已經是他竭儘所能的標準了。

年輕的少尉很多人都熟悉,那是冷鋒所屬一連的一名排長,在青龍嶺防禦戰中被日軍步兵炮擊中身邊三米,一條胳膊被炸飛,另外還搭上了大半隻腳掌,治療好之後聽說自己因無法戰鬥甚至連後勤工作都無法完成需要退役,哭的不行,誓死不離開,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接受。

站在遠處向來冷峻的冷鋒臉上更是猶如一塊冰冷的石頭,但鋼盔帽簷陰影遮擋住的眼睛裡,卻是淚光隱現。

他怎麼能不難過,那是他跟隨他時間長達三年的兵,從上等兵到下士,再到因戰功晉升少尉排長,最終還是他出麵和少尉談了一夜,終於勸服他接受退役這個事實。

他必須得淚光瑩瑩,26名退役士兵中,他一連的兵雖然最少,隻有3人,可那是因為,他的兵大多都是因為重傷不治,青龍嶺受重傷的16人中,隻有7人能最終活下來,4人能重新拿起心愛的槍。

雖然少尉所行軍禮看著有些彆扭,但不少女人的眼睛裡卻和他一樣閃爍起了淚光。

從他的淚光中,沒有人懷疑其中代表的決心,所有人都相信,如果有需要,他將會如同他剛勁有力舉起的手一樣,拿起鋼槍。

而讓更多人淚目的是,是方陣中同時舉起的手臂。

有右臂的舉起右臂,沒有右臂的舉起左臂,有右臂但沒有手的,也搞不猶豫的舉起光禿禿手臂放在眉際,有兩個士兵原本是用右手拄拐,但在聽到“向戰友敬禮!”命令的時刻,毅然將拐杖交予左手拿著,右手高高舉起的同時,用單腿在隊伍中艱難的跳躍前行。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啊!這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感動啊!

他們的腳步聲雖然沒有像步兵那樣轟天動地,他們的手上雖然沒有像先前步兵一樣刺刀閃亮鋼槍如林,他們亦沒有炮兵營那般可摧毀一切的戰爭之神。但是,高舉的帶有殘缺的手臂卻仿佛比鋼槍更要令人畏懼,獨腿跳躍的腳步聲卻仿佛天外一聲炸雷,炸在人的心間,讓你無比戰栗,渾身的細胞都在為此戰栗。

這一幕,讓不知多少人臉上掛滿了淚珠而猶不自知。

也不知道是那位人士帶的頭,高舉著手臂縱聲狂呼:“中華,必勝!”

“中華,必勝!”所有在場四行團官兵們跟著一起狂呼。

“中華,必勝!”全場百姓一起跟隨。

澹台明月在這一天的戰地日記中的結尾中如此寫道:

在看著兩名即將退役的傷兵以右手行禮,而用僅存的左腿跳躍前進,右腿空空的褲腳隨著跳動的風空空如也的擺動時,我的眼淚也終於忍不住了。

他們的軀體雖然殘缺,再無法像曾經那樣勇敢戰鬥,但他們就像他們的團座長官所說的那樣:老兵不死!

殘缺的是軀體,不死的是精神,若國家民族需要,他們依然會重新拿起槍,無論前方是什麼樣的槍林彈雨。

傳遍四野的‘必勝’口號,一直響徹了足足十分鐘,至聲嘶力竭!

那一刻,再無軍人、名流、百姓之分,他們隻有一個身份,中國人!

因為這些士兵,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戰敗噩耗中終於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他們從未如此堅定的相信,中國會贏得這次戰爭的勝利。

就連那些藏在角落中的陰鬱目光,在這一刻,看著縱情高呼的上萬軍民,也不由短暫失去焦距。

這,就是四行團閱兵之目的!

閱的,不是武勇,是抗戰之

精神!唯有精神,是槍、炮、飛機、艦艇打不跨炸不爛的。

PS:這一章有些長,也有些難寫,所以晚了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