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一頭豬引發的連鎖反應!(月初求月票!)(2 / 2)

終於,彙合了360多日軍殘部的優勢體現出來了,尹藤陽太手裡總共有兵員高達500人,好歹有一戰之力。

他將編製已經完全打散掉的500人編成7個步兵小隊和一個重機槍小隊及步兵炮小隊,為保證7個步兵小隊擁有足夠的執行力,其小隊長全由護衛中隊的尉官擔任。

並且,尹藤陽太為了保證這群潰兵的忠誠,在行軍時就命令參謀官記錄下每名士兵的姓名和原所屬大隊、中隊,並欺騙他們若有逃兵,將會將其姓名通過電台彙報給司令部。

一群潰兵們那知道自己這位猶如喪家犬式樣的中左參謀長連野戰電台都沒有?真要冠上逃兵的名頭,那在國內的家人也會受連累,比死亡還令人恐懼。

被尹藤陽太這麼一哄,再加上日軍中原本就森嚴的等級觀念,還不俯首帖耳的聽令?

一個步兵小隊負責守衛指揮官安全,6個步兵小隊負責攻擊有中國人活動的高地,重機槍小隊在後方對步兵進行火力掩護。

最後方,是由已經將步兵炮搬上山坡的炮兵小隊,在6個步兵小隊攻擊開始之前,向一營二連一排所占據的山頭傾瀉攜帶的並不多的炮彈。

隻能說,尹藤陽太的運氣真是不錯,若他沒碰到這股旅團殘部,而這群日本人還帶著步兵炮,那他就隻能在山中等死,而不像現在,至少還有拚死一搏的機會。

有了這門步兵炮助陣,還有高達十具擲彈筒,日軍的攻勢還挺是那回事兒,在炮彈和擲彈筒榴彈的肆虐中,兩座山頭上火光暴起,昨夜剛建成的沙包工事被炸得一片狼藉。

而抱著不贏就是死的日軍步兵,卻是在己方的炮火還未完全停歇的時候,就著第一座製高點突擊。

日軍雖然不是山地戰高手,但也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並沒有趁著己方火力壓製住中國人的時候,朝著山中猛衝,他們知道一旦中國人緩過勁來,用機槍居高臨下掃射的話,數百米的範圍內,幾乎沒人能逃脫。他們必須搶占一個到兩個製高點,才能保證己方大部分人由此遁入大山,到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龍歸大海,就看誰能跑了。

經常進行耐力拉練的日軍很有自信,論跑路,他們可是很強的。雖然把曾經引以為豪的行軍能力拿來跑路,有些丟人,但這個時候,可是誰也顧不得了。腿短也有腿短的優勢,頻率快不是?

一排的反應不可謂不快,通過觀察,發現日軍竟然不是什麼幾十人,而是有著重機槍和步兵炮的大部隊,少說也有幾百號人,一邊打出三顆紅色信號彈向連部求援,一邊組織反擊。

雖然目前隻有一門迫擊炮,但那也不是吃乾飯的,不斷對日軍步兵炮開炮方位進行炮擊進行火力壓製,使得日軍步兵炮也沒法全力對步兵進行掩護。

那邊衛東來收到求援,也是大驚。

他對麾下一排長的個性很了解,若不是遇到緊急情況,絕不會用最高級彆的三顆紅色信號彈求援。而能讓一個占據著高地兵力高達80多人的步兵排求援,那隻能說明衝擊其防線的日軍兵力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防禦能力。

顧不得去尋找為何這裡會出現如此多日軍的原因,距離此地尚有2000多米的衛東來迅速從防線上抽調兵力,並用電台向雷雄報告情況。

雷雄同樣愕然,但反應也很迅速,立即抽調3個步兵排向2連1排方位靠攏。

但山區行軍,哪怕是站在對麵都能看得到對方身影,想要趕到對方位置,恐怕也得老半天。這也是山中青年男女流行對山歌的主要原因,靠著吼一嗓子就能談戀愛,還不用隻看臉,那簡直就是大山裡的異地戀。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排和不遠處正抽調兵力支援過來的二排,隻能靠自己了。

而日軍這邊,通過幾次試探性進攻,死傷數十,傷亡算不得很慘重,而且還沒浪費。

他們雖然沒有找到可供能繞過中國軍隊防線的路,但卻已經讓站在山坡上靠望遠鏡進行瞭望觀察的尹藤陽太、根據中國軍隊開火的區域畫出一個大概的防區圖。

近千米的防線上,中國人是以山峰的製高點為點,五六個相互交錯距離達200米遠的製高點互相連接在一起又形成一條線。

或許在後方還有,但那是以後的事了,若是衝不出這條線,連見到後麵中國人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到後麵,根據中國軍隊防區特點,尹藤陽太迅速調整了自己的兵力部署,不是從三個方向進行攻擊,而是改為兩條路線。

每個方向投入三個步兵小隊大約170人,攻擊點為一左一右整個防線的側翼,雖然山路會更難走一些,但遭遇的打擊也可能會小那麼一點點。

隻要能攻下其中任何一個山頭,或許所有大軍就能由此逃出生天。

這種以山頭為點構成的防線看似很強,但其實也很弱,他們也無力持續向其中一個山頭投放兵力。隻要其中一個點被攻占,那整條防線就會被撕裂,雖然不至於防線崩潰,但至少會像一張被撕開口子的大網,再也無力阻止網中魚兒的逃竄。

而且,尹藤陽太根據剛才的觀察確定,中國人為了撒下大網堵截住更多的漏網之魚,他們絕不會在一個區域投入太多兵力。

這裡的中國人,不會超過100,哪怕他們有地形之利,但雙方兵力可是相差懸殊。

畢竟,就算他自己也沒想到會奇跡般地彙合如此多的兵力,中國人又怎麼可能做好這樣的預算?

尹藤陽太此時不由又想到山下文在被炮彈炸暈之前說的那番話:再爛的牌,也得打到最後,不然誰能知道輸贏?

現在這種局麵,或許就是中國人手握了一把好牌,卻為了贏得更多打錯了牌,而他一把爛牌,卻笑到了最後。

尹藤陽太想得倒是挺美。

如果是遇到一般的中國軍隊,可能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不顧付出慘重傷亡攻下其中一個山頭,然後掩護著主力躥進深山而逃之夭夭。

要知道,尹藤陽太可是做好了把六個步兵小隊都當成炮灰獻祭掉的心理準備。

可惜,他遇到的是四行團,而且是四行團授予‘鋼鐵連’稱號的一營二連。

雖然新兵占了一半,但骨架卻都是各步兵連支援的精銳老兵。

從進入二連的那一刻開始,新兵們就知道自己步兵連‘鋼鐵連’的稱號是怎麼來的,那是前輩們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傷亡率換來的。

‘鋼鐵連’的兵,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就得像鋼鐵一樣堅守在陣地上,直到被洶湧炮火融化。

但鋼鐵連絕不是說上戰場就是去送死的,一營同樣不惜代價的給鋼鐵連足夠精良的裝備。

鋼鐵連官兵的單兵裝備,是半自動步槍搭配衝鋒槍和駁殼槍,就算有單發步槍,也多是由精準射手使用。

更彆說一個步兵班還擁有捷克式輕機槍和日式擲彈筒了。

輕火力配置,彆看一排就80號人馬,比日軍340人也不得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