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行軍不忘打個鐵!(2 / 2)

而且,每到一處宿營地,你會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牧馬人,身體疲憊值已經抵達臨界點的新兵們永遠也不忘給這些夥伴們補充新鮮的草料。

保持馱馬的體力和健康,無疑是運輸力的最大保證,在這點上,新兵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優秀。

但他們的短板同樣巨大。

體能差到令人難以直視!

首先是川人身材原本就矮小消瘦,不如呂三江這種北方大漢那般大隻,俗話說身大力不虧,矮小一點自然力氣也就小一點;

次之這個時代物資不發達,營養本就難以保證,氣力自是遠不如未來;

再次之是剛經曆過川省內部十年大戰,川省內煙土幾乎可以當貨幣使用,連打仗都不忘帶上煙槍,這身體條件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天總共隻行軍了50裡,但大部分新兵是一到宿營地,就癱軟在地,連飯都不想吃。

還得180多名‘炊事兵’把做好的白米飯和肉湯都送過來,才勉強吃完,而後倒頭就睡。

這也就是在川省內,若是到了戰區,就這個模樣,估計日軍一個步兵中隊過來,都能把這支擁有4000多兵力的‘輜重隊’給擊潰,夏大雨甚至都認為那都還估計多了。

這裡說一下,讓那來不及歸隊的180多名士兵擔任炊事兵,兩個人負責三個步兵班的吃飯,就是唐刀對他們的軍法處置。

每人要背上鐵鍋和油料、鹽等各種做飯的設備、材料,重量也高達40多斤,更要命的是抵達宿營地後彆人可以休息,他們還得埋鍋造飯。

可能唯一的好處就是再不會做飯的人,這一個多月下來,也能成個廚子。

不然,幾十號饑腸轆轆的大漢一起罵人,可沒幾個人能有如此強的心理素質。

當然了,肉、蛋之類的菜食不用士兵和炊事兵們自己攜帶,那是專用馬車運輸,如果經過市鎮,唐刀還會讓人去采買一些新鮮蔬菜,而且沿途還時常會有當地民眾敲鑼打鼓來送些勞軍的食材。

除去基本生存的米、麵需要由士兵本人攜帶之外,肉、蛋之類的菜食可是由軍內提供的。

這其實就是唐團座給新兵們搞的第二堂訓練課,體能拉練。

大量的負重和長途行軍榨乾新兵們原本就不充沛的體能,但又保證足夠的營養,不至於虧損還算年輕的身體。

前三日,每日行軍50裡,好不容易等新兵們開始適應這種負重和距離,結果到了第4天,唐團座要求,每日行軍60裡,不到規定距離,縱算天色已黑,也不得宿營。

到第8日,行軍距離已經高達70裡,每天在路上行軍的時間也比之前多了近2小時。

每天新兵們的狀態幾乎都和第一日一樣,一抵達宿營地,鋪好被服之後就累成死狗,剛吃過晚飯就鼾聲如雷,等睡到早上六點,再重複著前一天的故事。

這種把體能壓榨至極致的痛苦,令新兵們雖在私底下也有不少怨言,但卻無人敢當麵說。

實在是他們那位最高指揮官和他們一樣,所有人都能看到唐團座每天挑著他的兩坨大糧食袋,和他們一樣在山路上行軍,而且還要處理各種軍中事務。

要說辛苦,做為最高指揮官的唐團座可比他們這些人要辛苦的多。

不是沒有人懷疑過唐團座那看著就很誇張兩大托糧食袋是不是真的,在行軍途中休息的時候,有和唐團座坐一起的步兵班長用套近乎的方式去試過。

然後,能真的挑起那一百多斤擔子走上幾十米的人,還真的不多,而

人家唐團座可是一走就幾十裡。

有這樣身體力行的長官,而且路上也沒在吃食上虧待他們,每人一天三頓,晚餐有肉有雞蛋還有新鮮蔬菜,哪怕軍令苛刻了一些,誰又能說什麼?

“我懂了,團座長官就像是個打鐵的,這幫渣渣新兵就是那個廢銅爛鐵,用這個逐漸將他們打造成精鋼!”龍岩到了第五天,終於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

呂三江翻了個大白眼,這特麼不是在軍令發布的時候就明擺著的嗎?還需要你娃專門提一嘴?

是的,彆看這群川籍新兵們已然經過訓練,唐吉利專門為兒子準備的所謂‘精兵’更是訓練長達半年,但在唐刀看來,他們還是太差了。

就是以四行團那樣的訓練標準訓練出的新兵,成為老兵的概率也不過百分之五十,那意味著新兵們在自己的前三場戰鬥中,死亡率近百分之五十。

那是唐刀也無能改變的事實!

而這批新兵,以唐刀的眼光看,他們能成為老兵的概率,或許隻有五之一,而想活到戰爭結束,那幾率更是小到令人絕望。

麵對自己家鄉的子弟兵,唐刀能做的,就是在他們進入戰場之前,壓榨他們的潛能,彆的無法迅速變強,那就能跑得更快、跳的更高。

而至於說士兵另一基礎技能-——射擊,唐刀有他的方法。

花費了十天,龐大的‘輜重隊’越過川西山區,穿過川中平原,進入川北山區。

許多步兵班的糧食已經被消耗一半,負重是減輕不少,但缺糧危機卻是籠罩在新兵們的心頭。

照這個消耗速度,都還沒出川進入陝省,大家夥兒就得一天三頓變一頓了。

唐團座可是規定過,每人三兩米或麵配一兩肉一個雞蛋,炊事兵去根據這個配給製度去領取,若糧食不夠,那肉、蛋配給也相應減少。

然後,隨著負重減輕行軍速度加快,抵達宿營地的時間也到了下午,距離天黑還有足足3小時後,唐團座發下軍令,山區行軍,每天每個步兵班可以出五人兩杆槍10發子彈自由狩獵,以補充軍需。

於是,秦嶺大山深處的各種野雞、兔子、野豬等野貨可就遭殃了,急於補充糧食的新兵們甚至遠離宿營地十幾裡去‘打野’。

也幸好這裡沒有敵人,哪怕有土匪,麵對這種穿著軍服荷槍實彈的正規軍,也是有多遠跑多遠。

不跑的,那可就慘了,士兵們可不是木頭人,一旦詢問過山民並偵察到這種大山深處還擁有槍械刀叉等武裝的家夥,那往往會聯合上十好幾個上百人一起圍上。

就現在這窮得掉渣的時代,土匪們能有個十幾條槍就是大土匪窩,絕大部分都是提著砍刀,那裡是數十條槍的正規軍的對手,哪怕是一群新兵!

一旦抄了土匪窩,那家夥,可是有糧食還有錢!

唐刀軍令很明白,隻要是土匪,所有收獲都歸該步兵班所有,隻要你能背得動。

有了第一個成功範例,新兵們那個不是一到宿營地就紅著眼尋找當地的土匪?

唐刀也不管什麼戰術,隻發放槍械,全部由步兵班自己發揮。

有收獲,自然也會有傷亡,但那都在唐刀可承受的範圍。

如果他們連這些個不入流的土匪都打不贏,如何去和日本人打?

不過唐刀終究還是個未來人,在許可新兵們‘打野’之前,還專門畫了一本圖鑒,比如黑白雙色的熊、渾身金毛的猴子、有著紅腦袋的鳥等等不能打。

不然,等這幫餓急眼的新兵們過境,恐怕這一帶的‘國寶’們在未來連當國寶的資格都沒了。

而等行軍的第二十天,大軍已經抵達川甘陝三省交界的青木川鎮,唐刀攜帶的野戰電台剛開機就突然收到戰區司令部一封告急電文。

就連向來殺伐果敢的唐團座,在看到夏大雨翻譯出的電文內容後,也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