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能直抵黑龍潭的峽穀寬不見得有多寬,但平均深度卻是超過五十米。
人站在穀底想看上麵必須得仰著腦袋,就算是那樣,看到的也不過是一線天而已,就算是有人刻意在山崖之上探出頭,也看不真切。
那還纏鬥個雞兒?一直仰著腦袋舉著槍等中國人伸出腦袋讓你打嗎?
以當時位於絕境之中日軍步兵們的心態,中國人就算不是朝下麵打黑槍,推著石頭砸下來,戰果就一定足夠輝煌。
可惜,他們麵對的可不是曾經在晉北遇見的提著土槍的遊擊隊,而是此時整個中國在裝備上絕對穩坐頭把交椅的四行團。
如果他們能站上山崖,就能看到那些穿著深藍色軍裝的中國人除了手裡提著槍之外,無論軍官還是士兵,無一例外,胸前和胸後都掛著兩個‘花裡胡哨’的小包包。
日本人或許並不明白那個色彩叫迷彩,但絕對知道能背上一線戰場的包包絕對不是來秀的裝飾品。
那是四行團軍工廠出品的專供單兵使用的爆破1號炸藥包!
600多個人的話,大概也就攜帶了差不多1300個,那幾乎已經是這一個月內軍工廠產量的二分之一。
冷鋒和上官雲寧願少帶一些攻防兩端都很好使的手榴彈,也要攜帶這些原本用於攻堅的炸藥包,實在是這個一個月前才被研發出來的1號炸藥包效果太奈斯了。
那是唐團座從摳門老漢挖來的高級人才張凱半年來沉下心進行炸藥研發的傑作。
被囚於大牢中的炸藥天才在牢獄中最大的夢想就是研製出可以把整座大牢炸上天的炸藥,好和分彆多年的家人團聚,結果唐團座用錢就幫他完成了夢想後續。
不僅把他從牢裡贖出來還從原城接來了家人,這也就罷了,神奇的唐團座也懂炸藥合成,甚至也給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化學合成炸藥的見解,西方目前最先進的TNT炸藥在他眼中也不過才是第二代炸藥,並斷言用不了太久就會有第三代炸藥出現。
一張手寫出的化學分子式和一批專供張凱研究的化學藥物放在張凱麵前,個人待遇更是為軍工廠副總工,在四行團最受重視的軍工廠內排名第五,那可是很多跟著唐團座出生入死的軍人都沒有獲得的高級待遇。
但更讓張凱震動的,卻是唐團座意味深長留給他的那句話:“火藥是我們老祖先發明的,我們這些子孫後代沒理由埋葬祖先的光榮,張副總工你已經是我當前中國最優秀的炸藥專家,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讓四行團全體之軍失望!”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唐團座所做所說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曾經的晉省兵工廠炸藥之父還有啥好說的?拚命乾就完了。
150多個日夜,這名炸藥天才平均每天隻睡4小時,沒日沒夜的投入到新型炸藥研究中。
十年的牢獄之災沉下心研究積累在唐團座有意的引導下,又經過百多個日夜的錘煉,迎來了爆發。
一種經過無數次試驗得到的硝銨出現了!
這種硝銨被引爆後,爆炸威力達到了TNT炸藥的1.2倍,爆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000米每秒,隻要500克,就能徹底炸毀一個由鋼筋混凝土製造的機槍暗堡,其威力之大,所到之處仿佛被旋風吹過一般。
“旋風炸藥”,這是在炸藥試驗成功後,小何老師為這款新型炸藥所起的名字。
或許除了唐團座之外,沒人知道這種炸藥在未來還有個更響徹全球的名字——黑索金炸藥。
西方世界其實早在40年前,就已經發現了這種炸藥成分,隻是因為這種炸藥遇明火、高溫、震動、撞擊就能引起燃燒爆炸,遠沒有TNT炸藥穩定,所以很難大麵積使用。
但人類對於研發殺人武器的執著,或許超越了造物主的想象,一直到二戰末期,在軍工專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下,將蜜蠟摻入其中,就可以使得黑索金火藥不那麼容易爆炸。
這也成就了日耳曼帝國未來著名的鐵拳火箭彈,也成為了盟軍坦克手的噩夢!
張凱研發出的‘旋風炸藥’當然還隻是黑索金炸藥的初級版本,無論爆炸威力還是爆速都還不能和正式登上曆史舞台的黑索金炸藥相提並論,但對於此時的四行團來說已然是足夠了。
原本以黃火藥製造的炸藥包為了更大爆炸威力,不得不選用裝填更大炸藥量,導致一個炸藥包重量達10公斤甚至15公斤,運輸成本極高,但這種炸藥的出現,僅需一公斤,就可以達到15公斤黃火藥的爆炸效果。
所以,衝至山梁上的四行團步兵們的戰鬥任務其實很簡單,點燃一個炸藥包,丟下去,然後迅速翻身距離峽穀最少十幾米四肢伏地以躲避炮擊姿勢臥倒。
等到一分鐘後,重新衝至峽穀邊緣,再點燃第二個炸藥包,丟下去,再臥倒。
在這期間,他們不會收到任何軍令。因為每個人的耳朵裡,在信號彈升起的那一刻,就已經塞上了棉花。
實際上,從第一個炸藥包開始爆炸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聽見其他任何聲音。
隻要是還活著的人,滿耳,儘是綿綿不絕的“轟隆”爆炸聲。
不管你塞沒塞棉花,可怕的爆炸聲都會鑽入你的耳朵,讓你覺得,這世間再無他物,唯有劇烈的爆炸。
地動山搖,讓趴著的人恍惚覺得,自己是在大海之上。
先不用討論位於峽穀中的日軍步兵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就連位於峽穀之上的始作俑者,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官兵,竟然沒機會依照軍令丟出自己的第二個炸藥包。
席卷數十米甚至百米衝天而起的氣浪會給人一種錯覺,仿佛隻要站起身,就會被這可怕的氣浪卷上天。
麵對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脅,就連意誌堅定的四行團士兵在那一秒都有些恍惚失神。
對於數裡外的大島昌義而言,第一聲傳至耳中的轟天巨雷尚不足以讓其臉色劇變,但隨之而來的爆炸聲卻猶如天邊的悶雷,不絕於耳。
日本陸軍大佐的臉色,瞬間,蒼白如紙。
中國人竟然還使用了不知道多少的炸藥,這對位於峽穀中的步兵們來說簡直是摧毀式打擊。
就算此時大腦一片空白,日本陸軍大佐也完全可以想象此時峽穀中淒慘到爆炸的情形。
不過3000多米的長度,四行團負責投擲‘旋風炸藥包’的官兵們總共投下去960多個炸藥包,用長度和數量來算的話,大約可以平均到3米多一個。
被已經變得低調內斂的張凱親自命名的1號炸藥包的威力試驗過建築物,也試驗過活豬活羊,但還從未在實戰中演練過。
1號炸藥包的第一次,卻是交給了位於峽穀中的近2000名日軍,炸藥和體驗者,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朝。
‘旋風炸藥’形成的氣浪完全屬於無死角殺傷,哪怕一個岩石拐角能擋住一個方向的氣浪,但你擋不住四麵八方,總有一個角度襲來的力量能把你給撞飛,而後再被巨大能量撕扯。
彆說是位於穀底挨炸的日軍,就是山梁上許多身經百戰的四行團官兵都被衝天而起的氣浪給嚇著了。
不說那些輜重兵很多都不敢投出第二個炸藥包,就是石豪自己也是匍匐前進數米後在心裡給自己鼓了鼓勁才點燃引線朝前方數米外投下炸藥包。
實在是眼前的場景完全超越了這位經曆過四行倉庫之戰的步兵連長的想象。
前麵先丟下爆炸的炸藥包劇烈爆炸形成的可怕氣浪在峽穀中根本無處發泄,猶如滔滔洪水,雖然主要是順著峽穀兩端狂飆,但再遇到拐角或山岩,遇到阻攔的氣浪會衝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