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後方決勝(2 / 2)

第4師團的戰鬥力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在獲知有數千名中國人氣勢洶洶撲向芮城縣城,坐鎮運城的大熊幸之助閣下立刻做出相應部署。

一、其麾下所屬的一個步兵大隊依據芮城早已殘破的城牆進行防禦,中國人隻要敢來強攻,芮城內無法離開的上千中國民眾就是殉葬品;

二、兩個步兵大隊攜4輛94式坦克、6門山炮、4門90迫擊炮、4門步兵炮趕往芮城,利用城池吸引中國人主力,2000帝國步兵對其形成半包圍將其殲滅之。

三、西突支隊所屬另外三個步兵大隊以運城城牆為核心組建防禦體係,以防止王屋山潛伏之敵來襲。

這道守中有攻且兵力分配穩妥軍令被記錄於第4師團的戰報並上報板垣四郎獲得批準!

芮城和運城都是此次近20萬日軍的後勤轉運基地,尤其是擁有鐵路站點的運城,不說什麼彈藥,就說儲備的各類糧食,就高達120萬斤,但那也僅僅隻夠前線的18萬大軍吃10天。

若是沒了運城的儲備糧,前線18萬日軍的存糧隻能用三天,如果像中國人一樣削減單兵食量,可以撐個八九天,但人可以餓,承擔著巨大運輸任務的馬兒卻是得足夠草料和精糧,尤其是這種冬天缺乏青草的時節。

而且做為後勤基地,運城還有各師團駐紮於此的野戰醫院,光是醫護人員就高達1000餘人,接收的各種傷兵更是達9000多,這還是用火車運回原城近千危重傷員以後。

用板垣四郎的原話:芮城可以丟,運城萬不可失。

縱算大熊幸之助壓根不想把大阪的好小夥兒們推上戰場,在這樣的時候也是容不得他有半點退縮。

但遠在數十裡外的唐刀好好的給這位上了一課:遠離前線不見得是好事,背後挨悶棍會更疼。

接到唐刀命令的冷鋒向運城方向行軍了十五裡,但並沒有立刻發出攻擊,而是先派出了偵察兵偵察運城方向日軍動向。

這一偵察不打緊,竟然發現運城浩浩蕩蕩派出了小3000人帶著一個裝甲車隊和炮隊沿著公路向芮城方向進發。

這不是主動送到嘴裡的肉嘛!冷鋒立刻意識到這是個難得的戰機,那甚至比立即揮兵攻打有城牆防禦的運城更有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是唐刀將戰略戰術課時最長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在唐刀的影響下,四行團的營連長們對於反攻收複失地城池沒什麼興趣,有效殺傷日本人的有生力量,才是此時的他們最應該做的。

於是,已經接近運城不到8裡地的冷鋒、上官雲部立刻調頭,就在距離芮城縣城不到10裡外的一座小山坡上進行埋伏。

要說埋伏其實也不太準確,因為冷鋒、上官雲部抵達該山區的時候,西突支隊的援軍距離他們其實也不過8裡,留給冷鋒等人的時間絕不超過30分鐘,該部日軍的尖兵部隊就會抵達。

而那時,芮城方向的戰鬥已經開打。

獨46旅的4000餘官兵這會兒可是抱著充當吸引日軍主力必死的決心,那還不是能把日本人嚇得有多狠就怎麼來的心態?

為了中條山內二十多萬軍民的安危,此刻就是天王老子來了,這芮城也得打。

一上來就是火力全開,4門25毫米機關炮就在距離城牆不到700米的區域突突,把個隻有不到3人高的殘破城牆打得灰塵四濺。

但這還不是最讓日本人害怕的,最讓日軍恐懼的是,中國人或許怕山炮會把城內的民居和民眾誤炸了,他們竟然把山炮炮口給放平,當成直瞄炮來打。

芮城這種小縣城的土城牆那經得起這樣轟,幾十炮下去,城牆都被轟開好幾個缺口。

這可把被勒令防禦的那個步兵大隊長嚇壞了,不停的向大熊幸之助發電報求援。

大熊幸之助也隻能不斷催促自己派出去的兩個步兵大隊加速前進,殊不知這卻是將這2600餘日軍送進了虎口。

一路小跑前進累得氣喘籲籲的日軍遭遇的第一波打擊並不是來自於山野。

他們派出的尖兵部隊還是很不錯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距離道路兩邊近200米的山坡都被他們用實彈射擊檢驗過。

四行團三營、四營剩下的三個步兵連其實都在距離簡易公路350米外,除了各式機槍能對日軍產生威脅外,步槍和衝鋒槍對日軍步兵的威脅極小。

但不幸的是,四行團各步兵營都攜帶的有反坦克雷和反步兵雷。

在知道日軍打頭的就是94式坦克後,隨隊前進的工兵排利用短短的20分鐘時間差,在路邊的草叢中埋設了填裝了新型炸藥的觸發型炸彈。

邁著小短腿跑在94式坦克一側的日軍步兵踏響了路邊炸彈,巨大的衝擊波將十幾名日軍炸成天女散花的同時,還將重量不過一噸多的94式坦克掀翻,將並不寬的路徹底堵死。

企圖下公路從野地裡繞行的3輛94式坦克則不幸的壓中五公斤炸藥填裝的反坦克雷,被炸成三個燃燒著的火炬。

日軍最強悍的4輛裝甲車,連一槍都未發,就成了一堆廢鐵。

然後,被各式地雷和炸彈炸得有點懵逼匍匐在地日軍就看到,兩側的山坡上,湧出近千人彎著腰向這邊奔來。

處心積慮的中國人,這是要進入步槍射程!

“重機槍中隊,殺雞雞!”帶隊的一名日軍少佐肝膽欲裂,揮動著指揮刀下令。“各步兵中隊,迅速搶占製高點!”

日軍的重機槍開始怒吼,但顯然,四行團停留在山坡上500米乃至更遠的重機槍和各式火炮也不是吃素的。

雨點般地炮彈和子彈在不到10秒鐘的時間就覆蓋了日軍毫無遮掩的重機槍陣地。

而對於雙方步兵,一方是往下跑,一方是要往上爬,雙方速度也是可想而知。

四行團士兵率先一步抵達距離公路不到250米的區域,立刻投入對距離已經不足120米的日軍步兵射擊。

雙方幾乎都沒有什麼成型的野戰工事,就是依靠著少量石頭和樹木對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屬於勇氣的對決。

第4師團至少在戰鬥的前五分鐘,是有著遠超他們‘無傷皇軍’雅號的勇氣的。

殘酷的對射中,每一秒都有人死去!

三營、四營的兵至少有二分之一是經曆過數場血戰的老兵,無論是心理素質還是射術,其實都是超過第4師團的。

這種多少還占著地理優勢的對射中,日軍的損失至少是四行團的兩倍還多。

但這群來自大阪的小販竟然硬扛了足足五分鐘,直到後方撤退的手搖警報器淒厲響起,才交替掩護著撤了下去。

寬達1500米的山坡上,留下了超過300名日軍的屍體。

而草叢中,也倒下了不少於100名四行團軍人,饒是上官雲足夠堅毅,看著這一幕也是眼角狠狠一抽。

這一仗的難度,就像唐團座回電給他們的一樣:萬萬不可輕視第4師團的戰鬥力。

但幸好,他們不僅有地形之利,還敵寡我眾,這也算是四行團成軍以來第一次以人多欺負人少。

四行團的幸運,對應的自然是第4師團的不幸!

不僅是愛扮豬吃虎的他們,遇到了一頭真正的猛虎!

更重要的是,扮豬時間長了,自己都認為自己是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