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出兵冀南!(2 / 2)

更何況周邊還有大量的八十集團軍正規軍和民兵活動,日軍除非發起戰役級彆的戰鬥,否則彆想將四行團團部從這個山區趕離。

有了這個足夠強又可以輻射兩市的基地做後盾,真正對日軍造成傷害的,卻是撒出去的6個步兵連及兩個炮兵連。

以連為單位駐6縣,以班、排為單位駐村、鄉,形成近百個小型根據地,以應對日軍隨後不久必定會對冀南的“燼滅戰”掃蕩。

要想用麻雀戰勝日軍,除了更為強大的火力外,更重要的是通信,隻有這樣才能讓麻雀說散就散,說聚就聚。

為此唐刀也花費重金通過洛克菲勒公司進口了近100部大小功率不一的電台。

不僅連部配屬大功率可和他乃至921師兩個旅部直通的電台,就連排級和位置較遠的班級都配屬5瓦小功率電台,至少保證他們能和自己的連部進行有效溝通。

通信連向各步兵、炮兵排都派遣了專業通信兵達80人之多,跟隨四行團團部的通信連餘部為此更是裝備了8部大功率野戰電台,通信密度堪稱四行團建團以來最高峰。

這還不夠,唐刀在率兵出征前十天,親自抵達距離大口子洞鎮60公裡外的八十集團軍司令部,一是和幾位首長交流關於冀南敵後作戰的問題,二來就是正式解決自己黨員身份問題。

山城那位絞儘腦汁兒的計算事實上在唐刀舉起右手在紅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然全盤化為泡影。

冀南根據地在幾位首長看來,全部留給唐刀這個明麵上的冀南公署副主任又何妨?

不過,唐刀卻是認為,八十集團軍必須要在冀南顯示自己的存在,一來這才是最正常的,八十集團軍又不是委屈的小媳婦兒,婆婆說啥就是啥?

二來是,四行團在冀南依舊兵力太過薄弱,需要八十集團軍的幫助,尤其是對於團結民眾這一塊兒,八十集團軍的工作方法方式舉世無雙。

日軍遲早會使用‘絕戶計’的這一說唐刀早就通過程旅長進行過反映,幾位首長早就有足夠警覺,在日占區也有過相應部署。

大力發展民眾成為抗日積極分子,而後成為密布鄉間的耳目,大力對鄉間士紳中對日投降分子進行鎮壓,以防止其遲早成為日軍的內應。

後者尤其重要,因為這也是在曾經時空的對日戰爭中顯露出的一個弊端,正是因為太注重統戰工作,導致一些企圖保住自己財富的地主、士紳在漢奸的遊說下倒向日本人,一次次的出賣,不知害死過多少根據地軍民。

在唐刀的建議下,八十集團軍花費數月功夫,對根據地內的地主、士紳都進行了甄彆,但凡有和漢奸、日寇聯絡者,都進行了無情鎮壓。

這種鎮壓,也極其有效的震懾了那些兩麵派和騎牆派,除非他們拋棄家業去到日軍占領的城市裡,徹底成為日本人的順民,否則就必須和根據地的民眾們站在一條戰線上。

戰爭中的站隊選擇,比政治鬥爭的站隊還要更殘酷,隻有生、死兩條路可選。

消滅日軍的耳目,使日軍變成瞎子,而自己遍撒觀察哨,日軍隻要興兵出城,村鄉裡的駐軍就能很快得到消息,並根據日軍兵力做出戰術調整。

這對首次成為一方指揮官的各連連長們來說,是一次大考,隻是,沒有及格和不及格,隻有生和死!

另外,除了這些撒出去的精銳官兵,輔助作戰的工具和戰術也很重要。

地雷和挖掘工具也將會根據地形不同,發放到各地軍民手中。

位於山區的,就以大量地雷封鎖山道,兩個輜重連此次攜帶的2000顆地雷和2000把挖掘工具不過是唐刀計劃中的一小部分。

位於大口子洞鎮的四行團軍工廠已經停止其他各式槍支的製造,轉而生產各式地雷。

壓發雷、絆雷、拉雷、字母雷花樣層出不窮的地雷是曾經抗日軍民的智慧結晶,唐刀一個不拉的都將其變成現實。

隻是這一次,不再是陶罐、石頭、木頭做殼,黑火藥做爆炸物的土製地雷,而是一爆炸就殺傷一片的正規地雷。

根據唐刀的要求,這一生產,就是20萬枚!

如果不是擔心戰後的清掃問題,唐刀能將地雷埋遍整個冀南!

而位於平原地區的,除了埋設必要的雷場外,挖掘和利用地道展開對敵鬥爭也是極其必要的。

曾經時空中冀省平原上的抗日軍民為了解決地道裡的缺氧、通風和飲水難題,想方設法將地道的通風口與地麵上的建築物、自然物,如煙囪、水井、牆頂等巧妙結合起來,在村邊、街道、院落修築了掩體和射擊孔,並將其與地道連接起來。

到後來,各抗日村鎮逐步發展起了網絡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

有的村還發明了連環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繚亂。

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儘心機,采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

但是,抗日軍民在戰鬥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地道,用牆壁、鍋台、水井、土炕等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

同時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並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

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堅固地下堡壘。

位於峰峰煤礦的‘一號實驗室’就受命大量利用鋼鐵製造各種挖掘地道工具,並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向八十集團軍提供。

在新年前,平原上各村鎮地道的設計和規劃都已做好,新年過後第三天就已經在八十集團軍組織下開始了挖掘工作。

百勝率領的工兵連此時也不再隻是昔日的200多人編製,在升格為副營級單位後,工兵連編製一舉突破580人,總共擁有7個工兵排。

正好,每個工兵排協助一個步兵連,在村鄉指導並參與地道的挖掘構築工作。

隻要多天駿這貨還像曾經時空一樣磨磨唧唧,半年後等待他的,平原上是密如蜘蛛網的地道,山區則是落腳就有可能沒腿沒腳的雷場。

而抵達紫山預定位置的唐刀,也見到了早已苦苦等候自己多時的頂頭上司。

看著一臉菜色就穿著一件打著幾個補丁黑色棉袍猶如一個鄉下教書先生般的少將級公署主任帶著幾分委屈表情向自己奔來,仿佛終於找到了組織一般,唐刀笑了。

“王長官,好久不見!”

。。。。。。。。。。。。。。

PS:嘿嘿,每天日常宣傳小女新書《邊界漫遊者》,兄弟們多支持,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