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元魏使阿那瑰北還,打的主意是分裂柔然。可婆羅門與俟匿伐敗走來投發生得太過倉促,到元魏朝廷得此消息時漠北草原竟已是被高車侵占大半,與此同時如何處理婆羅門與俟匿伐的追隨部落也是一大問題。時涼州刺史袁翻有奏言:來者既多全徙內地,迎送艱難,同時蠻夷亂華,殷鑒不遠,覆車在於劉石……蠕蠕二主,皆宜存之,阿那瑰於東偏,婆羅門於西裔,分其降民,各有攸屬。袁翻奏章所言大義是隨著投降大魏的柔然部落太多,各內州郡沒有多餘之地無法安置,隻能讓其居於邊疆,很容易就會造成昔日匈奴劉氏和後趙石氏的情況,重蹈割據稱雄的覆轍。不如讓阿那瑰和婆羅門分彆統帥各自部落領民回到漠北,給予他們支持讓其與高車國廝殺,待到成功擊退高車就分彆安置於東西兩側,到達分裂柔然的實際目的,是外為置蠕蠕之舉,內實方高車之策。此策很是絕妙,可人算不如天算,阿那瑰回到漠北後連續擊潰高車大軍,很快與其分庭抗禮。相較之下婆羅門就蠢笨不少,不但無所作為還在次年叛離元魏,搶掠涼州,後被州郡軍所擊敗擒獲送到了專門安置草原部落頭領的洛陽燕然館中。之後阿那瑰一路壯大,雖沒有徹底驅逐高車,可到底是重新統一了柔然諸部,阻止了柔然衰敗的勢頭。如今漠北大旱,阿那瑰率諸部擄掠北疆致使元魏不得不發大軍征討。這在朝廷大臣們看來乃是實在沒有想到阿那瑰竟然狼子野心不知感恩,又懷有雄才偉略,可落在斛律金眼中卻委實愚蠢得緊!他這一番嗆聲立時是讓元修義的臉色冷了下來,穹廬中的氣氛也幾乎凝滯。作為左仆射,哪怕是有名的貪財之臣,可元修義仍是在朝堂摸爬滾打,在地方經營多年的狠角色,在其冷冷逼視下哪怕是斛律金也是感受到了壓力。隻聽其緩緩道:“怎得,斛律將軍是對朝廷諸公,對陛下的決斷有異議?”賀拔度拔最是反應迅速,刹那間手掌刀柄,仿佛斛律金再有一句不對便要拔刀相向。莫敬一餘光瞥見這一幕也是效仿,張寧雖不願惡了斛律金,可也隻有照做,一時間雙方竟是頗有幾分劍拔弩張之態。唯有楊鈞依舊古井無波,沒有任何舉動。此時斛律金亦是意識到自己失言,瞧著幾名鎮將的舉動,沒由來地生出幾分悲戚。敕勒人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它早在春秋時就已是出現在史料中,也曾數次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可從未得到過真正的自由。秦漢時受匈奴人統治,隻能充當牧奴,被蔑稱為“貲”,隻能散居於北海一代。好不容易挨到匈奴衰落,將其擊走,鮮卑又隨之崛起,接著又是柔然!數百年來他們竟是隻能屈居於他人羽翼之下,而對他們的稱呼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如赤狄、敕勒、高車、丁零……以至於許多人都以為這乃是多個民族,隻將其統稱為東胡雜夷,可誰又能知道赤狄是春秋時漢文史籍對該族的稱謂;敕勒是西晉初年以後,塞外各民族的稱法;高車是北朝人受漢化者獨有,丁零則是自漢時起就延續至今日南朝的叫法。而對待他們敕勒人,元魏當初的做法其實與匈奴無二。小部落與零散牧人編入大族世家,放牧作奴,大部落則在元魏北疆劃出一塊領地,美其名曰休養生息,可實際上不過是為了定期收取貢賦,戰時驅以作戰。斛律部與爾朱氏就是後者的代表。因而對阿那瑰的控製失敗,元魏朝臣們的判斷失誤卻是需要他斛律部用人命,用戰士的鮮血去填!他本就非拿腔作調的虛偽之徒,以性情耿直聞名,當下在片刻的悲戚後竟也是霍然而立,與張寧三人針鋒相對,並衝著賀拔度拔脫口罵道:“你這狗日的雜碎,敕勒人中竟還有你這等貨色!”賀拔度拔聞之氣結,元修義更是勃然大怒,可轉念念及自己等人正身處斛律部中,倘若自己此刻再發話嗬斥可就真意味著翻臉了!那後果……不說自己的謀劃會如何,恐怕連性命都會不保!當真不該托大,不帶護衛而來!本是為了向四名鎮將彰顯實力,卻不料這斛律金是個炮筒子一點就著!平日裡他哪兒是這般啊!念及於此,元修義強行沉下臉去,沒有再開口的意思,心裡卻是腹誹不斷。賀拔度拔漲紅了臉反唇相譏:“我賀拔氏世受皇恩,哪兒與你一般!”他口才不利,哪怕是反唇相譏也顯得軟綿無力。斛律金又罵道:“世受皇恩?不過是早來些的豬狗罷了!”敕勒人曾於十六國時建立翟魏政權,以黃河為屏障,周旋於東晉、後燕、西燕三國之間,後被西燕吞並,敕勒人再度流散。待到鮮卑拓跋氏崛起,元魏以不可阻擋之勢建立魏國,由於發展擴張的需要大量敕勒人被遷到漠南以及河北地區,敕勒人因此被分成了幾部分。主要集中在柔玄,懷荒,禦夷三鎮周邊的東部敕勒,這裡沒有特彆強盛的敕勒部落,多被編入營戶受到驅使壓迫,阿留蘇就是其中一員。居於武川,懷朔,沃野的西部敕勒以賀拔氏為代表,而滯留於漠北受柔然統治的則被稱為北部敕勒,以及去到河套以西不斷遷徙的河西敕勒。其中西部敕勒中如賀拔氏因多次隨軍征戰,逐漸被元魏接受,賜予爵位能出任較為體麵的軍職。可待到斛律氏歸降時,元魏基本已定北方,加上後來遷都洛陽,斛律氏本身又是敕勒昔日首領倍侯利的後人,威望甚高,就一直被元魏忌憚徹底無法出頭。反倒是曾被柔然奴役的北部敕勒趁著柔然內亂,由阿伏至羅帶領判出柔然,於西域車師前部西北建立了新的政權,被稱作高車國,與柔然鏖戰至今,一度占得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