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光五年元月的清晨,懷荒鎮雪勢依舊,不但如此後半夜還下起了絲絲冷雨,天氣顯得更冷了幾分。
巡夜的更夫皂隸早早就縮回了各自屋中,迫不及待地湊到火邊溫暖起凍僵的手腳,不多時就在溫暖中沉沉睡去。
與此同時隨著晨曦灑下,蕭瑟冷清的懷荒鎮逐漸喧囂起來,招呼聲、談笑聲、腳步聲以及各類牲畜的不絕叫聲彙聚一片,嘈雜卻又充斥著彆樣的生機。
主道之上各家鋪子已然開門迎客,這一天哪怕是荷包裡再捉襟見肘的民戶也會擠出銀錢買上一份椒柏酒與桃湯,所為的便是討個安穩無虞的由頭。
此外五辛盤與生雞蛋也是必不可少的,營戶之間常常以傳遞的法子各家共用,以期新的一年不受疫病所擾。
傳說之中,神荼和鬱壘住在度朔山的桃樹下,在發現惡鬼的時候他們就會用葦繩將這些惡鬼抓住喂老虎。因而人們也常見其畫像貼於門上,或是將葦繩係掛於一角,希望能夠憑借兩位神靈的威名來嚇退惡鬼。
饒是在過去的一年裡人們先後經曆壓迫剝削與劫掠戰亂,可過去兩月裡的安定和其討滅賊寇、蠕蠕的功績也讓懷荒鎮民們意識到這位鎮將大人足可保得一方太平。
再加上分得的田地牛羊,鎮民們終於燃起了對來年美好日子的憧憬向往。
喧囂與熱鬨中,鄰長裡長們奔走其間忙著張羅一件大事,大喜事。
就在今日這正旦之時,鎮將府頒布詔令,全鎮一萬兩千營戶將被免除低賤的戶籍身份,破格提升為鎮戶,這也意味著往後懷荒鎮中再無營戶,儘是堂堂正正的魏民。
而這一萬兩千新鎮民將在打散後納入各鄰裡,這自然使得鄰長裡長們在寒冬臘月裡忙得大汗淋漓,一麵要安撫喜悅異常的營戶,一麵又要帶著其穿梭在喧鬨擁擠的人群之中,將其帶到早已劃定安排的新住處。
至於一眾黨長則早已聚集在鎮將府中,認真聽著鎮將大人的細細囑咐。
“諸位需得牢牢記住,往後懷荒鎮便沒有營戶一說了!
無論是原有鎮民,還是隨軍而來的各州郡青壯及其親屬,亦或是今日這些新的鎮民們,務必做到一視同仁!”
張寧坐於上首,含笑望著兩側黨長,其無不是鎮民者具有威望與才乾的人,自然能夠明白話中深意。
更何況這乃是真正的好事,相信不會有人反對。
聞聽此言,黨長們連連點頭,七嘴八舌地表示一定不負將主所托。
其實將營戶升為鎮戶是張寧心中謀劃已久之事,似吳之甫,王元亮這般的吏員更是早就開始做著準備。
營戶可謂是這個時代特有的一種戶籍,乃是將征伐中所得的它國民戶配置各地,歸軍隊管轄後的產物。
其日常從事耕田、畜牧、匠作等生產勞動,生產物大都充作軍隊將士給養,有時亦被迫充軍,身份低於平民,世代不變。
可以說營戶乃是各種戶籍中的最底層,世代受著剝削與壓迫,毫無出頭希望。
並且隨著時間推移營戶的人數更是不斷增長,流民罪吏或是一些零散的鎮戶都會被軍隊強行擄走成為營戶,成為供其吃喝發泄所需的奴隸。
因而在即將到來的六鎮之亂中,匈奴、氐、羌各族以及龐大的營戶群體是叛亂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