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征辟(2 / 2)

逐北鹿 我家麒麟兒 3554 字 5個月前

陳氏族長陳廣是個年過四旬的中年美髯公,年輕時似乎曾出仕燕州,舉手投足間頗有幾分文人雅士之風。

“陳廣拜見將軍,深夜叨擾將軍還請恕罪。”

“陳公不必多禮。”

張寧眯眼笑著,此時有侍從端來茶水,見陳廣沒有立刻再開口的意思他便也不著急。

不過陳廣並沒有讓張寧多等,他小飲兩口將杯盞輕放在桌上拱手道:“在下深夜冒昧求見將軍,其實是為本家族人求一條為軍府效力之路。”

“哦?此話怎講,若要為軍府效力安心等待有司察舉即可,陳公何出此言啊!”

張寧似有不解,目中透出幾分疑惑,而陳廣聽了隻不住苦笑。

元魏一朝官吏銓選有中正、征辟、察舉以及官學培養幾大途徑,而落到實處自然是以前三者為主。其中中正製度是建立於皇始年間的一種人才招納方式,大意是效仿魏晉在各州選取德望兼資者任本州中正,以負責辨宗黨舉人才,在每年的最後一月把人才上報給吏部,再由吏部銓擇可否。

不過由於世家大族的迅速強大,選舉標準逐漸演變為了門第為第一標準,中正製一度遭到廢除但不久又再度被使用。

察舉與此類似,州貢秀才、郡舉孝廉和賢良,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徑。不同的是在經地方官推薦後還需赴朝廷通過對策或射策的考試,甚至有時由聖上直接策問,其中名列高第或上第者由吏部酌情授職。

這兩大入仕之途流行於各內地州郡,且被各世家大族所把控,普通人難有出頭之日。而在北疆這樣的軍鎮,想要入仕為官除了是由朝廷直接貶職授予外,唯有征辟一途。

征辟源於漢代,意為征召才學俱優的名士量才授官。

在明元帝永興五年時,為拉攏漢族豪強和士人就曾下旨“詔分遣使者巡求俊逸,其豪門強族為州閭所推者,及有文武才乾,臨疑能決,或有先賢世胄,德行清美,學優義博,可為人師者,各令詣軍師,當隨才敘用,以讚庶政”。神麃四年時拓跋燾聽說範陽盧玄、博陵崔綽、趙郡李靈、河間邢穎、勃海高允、廣平遊雅、太原張偉等人名重當世,皆賢俊之胄,冠冕州郡,有羽儀之用乃令州郡以禮遣送,至者數百人,皆差次敘用。

相比於察舉和中正製度,征辟有著較大的自由度,一地主官可以隨意征辟名士為自己效力而不需通過吏部的再度考核,不過這也意味著征辟的官職多為不入流不入品的小吏,或是主官的從屬吏員。

張寧言說要陳氏族人安心等待有司察舉,其中含義自然便是有將陳氏族人排開的意思。

對此陳廣雖心中早有預料,可在真正聽到後仍是陣陣心悸。

作為一名曾出仕燕州闖下不俗名聲的士人,陳廣亦是明白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中,所謂的世俗禮秩都將被無一例額外的統統推翻。

稍有誌向的武人都會想著奮擊於亂世,持刀而屠戮醜類,倘若陳氏今日被排擠在軍府之外,那麼在將來在這懷荒禦夷兩鎮之間,陳氏族人就將成為那受人屠戮的醜類!

他一時聲音有些沙啞,甚至帶著幾分難以啟齒的恥辱感。

片刻沉默後陳廣再度開口:“將軍,若能征辟陳氏族人為吏,陳氏此後必定為將軍鞍前馬後萬死不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