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全軍返回懷荒,吳之甫與李蘭上報軍情,懷荒全鎮已是完成擴軍整編。除三戍各五百戍主合計一千五百人外,本鎮亦是維持起了一支同樣人數的鎮軍,倘若再加上隨張寧而返的這支新軍,那麼懷荒本鎮就有三千八百人的可用之軍。
一旦情勢有變或是賊寇壓境,懷荒軍府還能立時征派各族青壯拉出一支五千餘人的臨時軍隊。這五千人縱然難以野戰,可守城還是綽綽有餘的。
“七千餘人的常備鎮軍…再加上兩鎮至少萬人的後備兵員……”
饒是心中已是早有所料,張寧在聽到李蘭的統計與稟報後也不禁失態地喃喃自語。
見此情形在下方躬身等候的李蘭與吳之甫不由相視一笑,旁側直直站立的王彬也是憨笑出聲。
真是過慣了苦日子,這突然的富貴換誰都會懵上一陣。
所幸鎮軍軍餉不及中軍兩成且將士多喜軍府以糧秣相抵,加上這半年來懷荒軍府屢有斬獲,方才不至於捉襟見肘。
無論如何在叛亂四起的北疆,能夠拉起一支如此雄厚的鎮軍當足以給鎮中所有人以難以言說的安全感。
在這亂時,兵將就是膽氣!
好半晌後張寧這才回過神來,訕訕一笑後忽然說道:“前番軍府曾遣卜蘇牧雲、切思力拔與格朗哈濟各領兵將鎮守三戍,同時遷懷荒中剩餘的小族與一應流民前往周邊拓荒開田。
這是當時的權宜之計,如今格朗哈濟遣往禦夷,切思力拔所領輕騎對我軍不容或缺,廣牧隻可作為駐地而不能為長久之守,諸位以為現當如何?”
李蘭想了想答道:“將主所言極是,眼下叛亂頻發切思軍主時刻需隨軍出征,不能顧及廣牧本戍。而此番將主領軍出征時,王軍主麾下什長劉必曾領麾下軍卒擊潰寇邊小部,由領戍卒拒守戍堡保周遭戍民無虞。
如此臨危不懼,身兼才乾之輩其又通曉柔然語,理應受到拔擢,我以為是鎮守廣牧的最佳人選。”
“劉必……”
張寧微微眯眼沉吟,他記得此人本名合爾必特,乃是隨其先父從秦州遷至鎮中。約莫二十出頭,身材挺拔,麵龐微黑消瘦顯得乾練。
收複廣牧時自己曾遣他領兩什軍卒守衛牧場,不想竟還有這般臨危不亂之舉。
“此人對戍民是何態度?”
吳之甫聞言開口出列:“稟將主,劉必在拒守戍堡時曾立斬惑亂軍心的小族族長一人,對一應墾荒戍民則恩德有加不曾苛責,甚至遣軍卒於堡外野戰據說是隻為使得周遭戍民能趁機入堡,可謂恩威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