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顯宏(2 / 2)

逐北鹿 我家麒麟兒 3944 字 6個月前

眼見兩人口中互不相讓,張寧立即意識到這個時代的僧侶確是口稱“貧道”,至於後世為何變化倒無需計較。

耐人尋味的是這曇義不但一副僧人打扮,言談中儼然以高僧自居,而非朝廷官吏。

他心中稍有合計,腳步不再停頓,拾階而上步入寺中。

見此董華圃、曇義兩人緊跟其後,入得寺門就見座座佛殿鱗次櫛比,殿中金光耀眼,寶相莊嚴。迎麵青石板鋪陳的地麵上則立著一鼎巨大香爐,青煙繚繞,一派佛門聖地景象。

更有數百名衣著統一的僧侶立於各佛殿門前,神情淡然的閉目口誦佛經。

見狀幾名距離稍近些的親衛頗感不安,下意識朝著張寧湊近了些。

將這一切儘收眼底的曇義眸中閃過一絲輕蔑,但又迅速低下頭去口誦了聲佛號。

張寧恍若未察,環顧各殿後一麵向中心大殿而去,一麵問道:“聽聞曇義大師以禪業見稱,不知今日可否為我解惑。”

曇義雙手合十,隻聽張寧徐徐開口:“我幼時求學,曾聽聞景怡道士提及佛非東華之道,謂雖舟車均於致遠,而有川陸之節;佛、道齊乎達化,而有夷夏之彆。

若謂其致既均,其法可換者,而車可涉川,舟可行陸乎?

後又有佛入國則破國,入家破家,入身則破身之說,是毀貌易性的絕無之學。

我雖無此認為,但今日一見卻頗有此感。”

說著他手指一名名閉目誦經的僧侶:“我不覺得他們如何莊嚴肅穆,反倒是透出些詭異來。

忠孝禮義是我華夏之精粹,何曾有如此無情之人?”

此時眾人方入殿中,佛像怒目而視恍若被這不敬之言所驚,一眾僧侶更有憤慨之色。

曇義亦是蹙眉望向董華圃,卻見對方神色亦是頗為愕然,不由加重語氣:“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

此乃明辯之駁,都督何以明知故問?”

正從佛像處收回目光的張寧聞言不禁回頭,直視那曇義緩緩搖頭:“所謂修心禪業,便是如此?”

不待曇義再度開口,張寧又道:“杜洛周為禍各州時,縱兵搶掠,燒殺不止,僅是廣寧一郡死者就逾萬人。

待到杜洛周潰敗,紀士萬強脅百姓為其守城,又死傷數千。

以至我安北軍入城時,所見十室九空,民難果腹。

反倒是你這顯宏寺中一派清淨安逸之景,好似仙境!

前番我遣人稍作查驗…嘿,不想記於你這寺中的僧尼不下萬人!

一應以記入此奏中,維那若無它言,我便將次奏於聖上。”

早有準備的親衛適時遞上奏書,曇義氣結不接:“都督此來,莫不是要為儒道兩家討要說法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