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腹心(2 / 2)

逐北鹿 我家麒麟兒 3870 字 6個月前

各地郡府縣衙務必對此進行巡察,但有欺壓之事的,必嚴懲禍首。

同時三長製中,由鄰長、裡長以至黨長、縣吏的升遷都憑此作為考核。

因張寧本是漢人出身,其麾下各大將如斛律金、切思力拔等各為敕勒、匈奴人,從來沒有輕視欺辱之事傳出。

何況漢人世受儒家與佛法熏陶,哪怕儒今日這般在張寧治下地位驟然,亦很少出現主動欺辱它族的事來。

自上而下,此法立時得到推行,陳守教也因此受到拔擢,為郡中大吏。

另一方麵,先前安北軍雖入燕安營三州,但以整而論仍不過是占據幾處邊州,哪怕有廣袤的蔚州為基,也僅是一隅之地。

但此番擊敗葛榮所建的偽齊後,坐擁幽燕之地的安北軍處境徹底改變,大有昔日鮮卑崛起之初俯瞰河北乃至中原的勢頭。

如此一來,以張寧為首的安北軍勢力,也徹底成為中原大地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這自是爾朱榮等輩所不願見到的,使李洛、侯景連眾而來,與葛榮同謀襲取燕州亦不可謂不是一招妙棋。

即便不能奪取燕州,也能占得五關,徹底封死安北軍南下之路。

豈料世家之中自有聯係,張範二氏的聯姻使得張寧悄然入幽州,不但撞破了葛榮調兵,還當機立斷聯合各族奪取軍都城,使其謀劃功歸一簣。

此時張寧已據六州數十郡之地,治數十萬戶,單論疆域之巨已然不遜色於昔日十六國中一些小國如北燕、後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地勢上看,幽燕之地俯瞰河北,易守難攻,民風彪悍,據鐵礦之利。

蔚州占漠南草原之半,在安北軍興起後,多設馬場牧場又與各遊牧部落通商,是為產牲畜牛馬與鹽利的大後方。

而安營平三州雖然貧瘠,可分彆占據漁利又曾是各部落久居之地,民悍善戰,同樣適合牲畜繁衍。

三者相輔相成,使得安北軍有了足夠的戰略縱深。

加之軍府都督府的幕僚官吏日漸完善,眼下的安北軍實際已與新生的政權無異。

確立各州郡主官後,都督府又引諸多善政於幽平之地,經自願選擇昔日齊卒大多請返原籍,唯有三千人願繼續留軍效力。

鑒於兩州新定,都督府遂免去本年賦稅,用安北軍府的名義,憑借餉祿與完整的賞罰體係以本公開征兵。

於是一時間自願入軍者源源不絕,本有八萬三千人的安北軍經鏖戰後竟不減反增。

張寧經深思熟慮後,召諸將於薊城軍府大堂中,欲以安北軍為本改兵製。

“昔日驃騎大將軍李崇在時,曾向朝廷進獻改鎮為州之策,實為國之良藥。

朝堂雖最終采納,可諸公卻未得其策之精!”

張寧站在巨大的北地輿圖前侃侃而談,軍府司馬張泰、長史盧景融、諮議參軍鄭經平、錄事參軍曾光、功曹參軍齊以信以及王彬等諸將具在堂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