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兵製分為三種,一為軍鎮所施行世代軍戶製,二為以新一代貴胄豪閥、良家子弟為主拔擢的中軍,三則是基於三長製的“三五發卒”。
前兩者自無需贅述,而所謂的“三五發卒”即是三長製下十五丁抽一兵,緊要時五丁二兵、甚至三丁一兵的征發製度,其常見於郡兵以及臨時征調的平叛軍、大規模戰役的援軍。
魏朝施行此製於延興三年,征發壯丁為兵的同時,亦需從每戶強收五十石穀粟以備軍糧。
另一麵即便該民戶已經有壯丁征伐為兵,臨到朝廷征徭役時仍不能幸免,還需再出丁。
這般施為儘管大大減少了朝廷的銀錢消耗,卻是將財穀壓力轉嫁給了百姓,不但使普通民戶更加貧窮,士卒的戰鬥力也極為堪憂。
北道都督府治下六鎮,除野戰所用安北軍外,州郡戍兵其是便是采用三五發卒,隻是取中大致在十丁抽一兵。
此上三種對於安北軍皆不適用,張寧對此心知肚明,待到眾人安靜後他這才道:“此間厲害你等皆已知曉,更添國之喪亂,更因上下一心。
我晝思夜想,又召都督府長史、司馬商議,決意在軍中推行衛兵製。”
斛律光適時捧來圖卷,更年長的淩綽將之覆蓋在先前所掛的輿圖之上。
眾人尋之望去,圖卷稍左是簡明的文字,稍右是勾勒出的治下六州圖。
與方才所觀繪有山川河流,地形城池的詳細輿圖不同,此圖隻有幾處重要的城池名,如安北城、薊城、涿城。惹人注意的是在其周遭,多有以墨筆圈出的空白之處。
“這似乎皆是各州土地較為肥沃,施以耕種放牧之處?”
斛律金一眼瞧出門道,有些不確定道。
如此一來,本是滿頭霧水的眾將也如夢初醒,紛紛應和稱是。
張寧笑著伸手指去:“不錯,前番在幽平二州征兵後安北軍已滿至十萬,我欲將之拆分為十衛,每衛分兩軍各五千人,每軍轄五幢各千人,每幢又有五旅各兩百人。
這般合計萬人,稱作衛兵。
衛兵及其親族稱衛戶,不入州郡民籍,由鎮北將軍府直統。
其仍按均田製計口授田,無需受徭役征發,各項租調也減半,全數遷入所劃的這幾處以作統管。
平日裡不再供給糧餉,全由其戶自給自足,唯有戰時方以兩府支應,刀劍甲胄也是如此,不得私藏。
其餘戰功賞賜、死後撫恤皆不變。”
“如此相待實在優渥,遠勝昔日鎮戶軍戶!”
“不錯,這亦是能大大削減兩府財穀供應之難!”
不僅是軍中將領,就連莫敬一也驚喜點頭,他此前並不知曉都督籌劃衛兵製一事。
可以預見一旦此製推行,軍人地位必定水漲船高。
不等諸將欣喜,張寧又道:“衛戶仍以三長製管理,三長則直接向軍府負責。
衛兵十七入伍,五十七而退。
倘若戰死,除應有撫恤外可由其戶中抽丁補缺,若戶中無丁則改遷民戶,再從當地州郡民戶中擇強壯入軍,其戶亦改入衛戶。
同時若衛戶中有臨陣脫逃、不聽軍令、殘疾等不能戰不可戰者,亦是如這般改遷民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