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儘管學習效率呈下降趨勢,但餘華依舊超越任何普通人接受新知識的效率。
一個上午過去,餘華預習進度可觀,已經到了柯西中值定理節點,另外一邊,思維有限元分析係統進度已經從89%增長至94.5%。
距離100%目標,還剩5.5%。
到了中午時分,午飯是簡單的饅頭和鹹菜,餘華同師母吳筱元一起吃過,便再度回到書房學習,爭取今天把進度提升到97%左右。
窗外,陽光明媚。
清華園,清華學報編輯部。
編輯部辦公室內,懸掛於牆壁之上的掛鐘,顯示著時間——12:50分。
辦公室內氛圍嚴肅,主編聞一多,副主編陳寅恪,編輯田祁,機械工程係主任莊前鼎,審稿人葉企孫齊聚於此,眾人安靜等待著。
今日,乃是清華學報出刊之日,下午一點整,正式對外出刊。
對於等候久矣的聞一多、陳寅恪和莊前鼎等人,今天這個日子,格外重要。
因為,今天亦是《中華機械製圖》出刊之日,經過早期階段的保密,大量印刷《中華機械製圖》已經,已有將近一萬本之多,覆蓋區域包含北平、天津和上海等地,隻等出刊時間一到,便正式公布。
氣氛頗為凝重,深知這本著作意義的莊前鼎,來回走動,雙眼時不時望向牆壁掛鐘,似如等待期末成績的學生般,完全失去了一位清華教授和資深學者應有的儀態。
其餘眾人並未笑話莊前鼎,大家都知道這本著作的重要性和意義。
自古文人相輕,互相瞧不起對方的成就和作品,但在場所有‘文人’,卻不能,也不敢瞧不起這本由張三先生編撰的著作。
論重要性,這本著作遠超本次登刊的其他文章。
“鶴壽,我聽說此次算學係有一篇過稿文章,出自一名高等中學生之手,是嗎?”辦公室內的氣氛過於凝重,葉企孫輕輕出聲,沒有勸導來回走動的莊前鼎,目光看向坐在一旁的陳寅恪,詢問道。
“是的,此文章名為《重構勒貝格積分》,第一作者為餘華,乃北平四中學生,由學校教授華羅庚送稿,迪之兄和武之兄審核過稿,收錄於學報文庫。”養氣功夫足的陳寅恪,顯得波瀾不驚,右手食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富有規律,向葉企孫笑了笑,緩緩講解道。
葉企孫聽聞,心中驚訝:“哦?沒想到現在的高等中學生,已經到重構勒貝格積分的學業水平,當真有趣。”
身為理學院院長,葉企孫自然也是一名數學家,隻不過,他在物理領域的建樹和名氣,要遠高於數學領域。
重構勒貝格積分,這個操作就連算學係大二學生都不會。
然而,現在卻被一名高中生做到了。
當真有趣。
“這是我等中華之天才,可惜,生不逢時啊……”陳寅恪歎了一口氣。
國難當頭,風雨飄搖之際,哪有時間給一名學生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葉企孫聽聞,默默點頭,輕聲說道:“這本著作,至少能提升我中華工業些許力量。”
兩人閒聊,聞一
多端坐品茶,並不參與到話題之中,目光偶爾望向掛鐘。
在莊前鼎和眾人注視之下,掛鐘的時間仿佛變慢了許多,讓人心中生出焦急和煩躁之感。
等待。
無聲的等待。
“嗒!”不斷向前運動的秒針,傳出細微的聲響,伴隨著秒針走完一圈,終於來到十二點的位置,分針忽然前進一步,指向12。
時間,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