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平型關!(2 / 2)

我的科學時代 仲淵2 8014 字 6個月前

徐瑾淵創造了一項記錄,那就是從進入清華園到獲取碩士學位,僅用三年半的時間,憑一己之力仿製了一台法製車床,成為當時機械工程係學生的天花板級存在。

天才之名,在徐瑾淵身上體現的淋漓儘致。

如果說餘華算是莊前鼎學生之中一個不可逾越的巔峰,那麼徐瑾淵就是‘前餘華時代’的三大天花板。

至於其餘兩塊天花板,一塊名為方強,另外一塊名叫王崇。

莊前鼎給三人都寫了信,但卻不能保證三個人都能來,徐瑾淵的到來,讓他尤為高興。

“不辛苦。”

徐瑾淵搖頭,環顧四周,話鋒一轉,直入主題選擇進入打工人狀態:“教授,我想知道給我安排的工作是什麼。”

“你還是老樣子,好,我也不賣關子,目前我們主要在軍工局工作,這個部門主要負責執行戰時生產計劃,涵蓋兵工生產和重工業,首要任務為建立各類工廠和大批量生產質量可靠的武器彈藥。”

聽到徐瑾淵這番滿是直性子的話,莊前鼎笑著搖頭,簡單介紹軍工局大致狀況之後,拋出問題讓徐瑾淵思考:“關於軍工局詳情稍後你慢慢了解,現在給你安排的工作有兩個,一是進入40毫米防空炮項目,二是進入105毫米榴彈炮項目,你選一個。”

40毫米防空炮?

105毫米榴彈炮?

徐瑾淵明顯愣了愣,有些懵逼,他原以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從事機械工程研究,哪想到實際情況竟會如此生猛。

當然,生猛歸生猛,可他絲毫不怵,所謂火炮在徐瑾淵看來無非就是擁有一根大管子的無動力機械設備而已,本質上與絕大多數機械設備有著相同的工作原理。

現在問題來了,選哪個?

“我選擇105毫米榴彈炮項目,中華火炮性能落後,太原兵工廠所生產的105毫米榴彈炮性能已經遠落後於世界同等水平,重型榴彈炮在戰場上的作用十分巨大。”徐瑾淵沉吟思考,片刻過後,給出自己的選擇。

“餘華,瑾淵交給你了,你們認識一下。”得到徐瑾淵的回答,莊前鼎笑了笑,轉頭看向旁邊的餘華,說道。

“你好,我叫餘華,105毫米榴彈炮項目組長,重武器研究項目主任,清華園數學係學生,很高興你加入105毫米榴彈炮研究團隊。”餘華上前一步,麵露微笑,向徐瑾淵伸出右手。

徐瑾淵感覺這個名字很熟悉,忽然猛地反應過來,眼睛瞪大,露出不可思議之色:“餘華?等等,你是不是那個建立非對稱密碼理論體係的餘華?”

“看來徐同學了解過密碼學的最新成果,是的,我就是那個餘華。”餘華聽聞這番話,笑著打趣道。

“你好,餘同學,我叫徐瑾淵,沒想到我會在這裡見到你,你和華羅庚教授共同創造的非對稱密碼體係非常優秀,是密碼學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徐瑾淵深呼吸一口氣,強迫自己保持冷靜,雙眼看著麵前的餘華,伸出右手,自我介紹,言語謙遜而溫和,沒有擺出學長或者碩士學者的姿態。

雖然自己是機械工程碩士學位,但在餘華這位學弟麵前,依舊不值一提。

轟動國內外學術界的非對稱密碼理論體係成果,其影響力絕不是蓋得。

另外,徐瑾淵覺得事情似乎有些有趣了,自家教授,以及這位轟動數學界的數學天才餘華,沒有第一時間前往長沙,而是待在這裡。

這個行為,已經可以說明很多事情。

“好了,如果你們要探討數學或者密碼學,等下有的是時間給你們,餘華,瑾淵,我們先去吃飯,下午繼續工作。”莊前鼎教授見狀,笑了笑,目光轉而看向李強:“李局長,其他事情就麻煩你了。”

“我明白。”李強點頭,他的任務就是確認徐瑾淵的身份,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徐瑾淵真的是敵特組織派遣而來,其後果不堪設想……

午飯充當招待宴,待徐瑾淵與眾人關係基本了解後,下午各個項目的研究工作馬不停蹄繼續開始,而徐瑾淵這邊也得到了軍工局的正式授權,可以參加項目研究工作。

餘華帶著徐瑾淵初步接觸105毫米榴彈炮項目,待其逐漸熟悉之後,便正式進入研究狀態,徐瑾淵無愧於高級工程師和機械工程碩士大佬的身份,上手之後,105毫米榴彈炮項目立馬出現相當大的變化,最為直觀的改變就是研究效率和進度。

一個字,快。

專業和非專業之間的差距極其明顯,作為資深專業人士,徐瑾淵對於各種機械結構設計基本稱得上了如指掌,與莊教授幾乎相差無幾,哪個部位需要采用什麼設計,心中立刻就有方案,而作為副組長的朱睿,基本跟不上徐瑾淵的進度,隻能打打下手,提供火炮領域的專業理論支持,主攻自己的彈藥係統。

對於這樣的情況,餘華樂於見到,105毫米榴彈炮雖然敲定基本結構,但在細節方麵還有欠缺,徐瑾淵的到來正好彌補這點不足。

餘華主攻電渣重熔技術,負責搞定技術難度最高的炮管,順便提供數據計算服務,徐瑾淵負責炮身和炮架,以及複進機和製退機,朱睿負責研究配套彈藥,三個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普通人之間的配合往往是1+1=2,而天才與天才之間的默契配合,往往能達到3,甚至是4。

……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一名又一名學生逐漸抵達延城,加入軍工局的研究團隊之中,這些學生大多數擁有碩士學位,少部分擁有學士學位,無不是這個時代掌握先進知識的精英。

他們的加入,使得軍工局內部得以彌補專業技術性人才不足的缺陷,當然,彌補了,但沒完全彌補。

軍工局的尖端人才緊缺情況略有緩解,作為天字號項目的105毫米榴彈炮項目在餘華帶領的研究團隊作用努力下,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向著後期階段穩步推進,高爆-1和爆燃-1彈種進入樣彈試製環節,柳樹溝小型電爐鋼廠則開始進行1.5噸級電渣爐試製任務。

離項目研發成功之日越來越近。

與此同時,數百公裡之外,日寇的腳步已經進入山西。

九月十三日,短暫而慘烈的大同保衛戰結束後,日軍蒙疆兵團占領大同,掌握同蒲鐵路,與第五師團形成左右夾擊之勢,兵鋒直指太原,此時日軍總兵力已突破八萬人,且仍在增兵。

閻老西動用兩個集團軍的兵力,以第六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為核心,於雁門關、平型關和神池一帶布防,兵力近十萬人。

日軍以第五師團為核心,經過短暫歇息,繼續向南追擊,進入淶源、懷仁和靈丘一帶,這裡,距離平型關已經不遠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