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排煙裝置需要在炮管部位鑽孔安裝蓄氣室,這個設計對身管質量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身管出現炸膛情況,並不適合牽引式榴彈炮。
至於炮口製退器更不需要了,這個零件的作用原理為通過降低管內膛壓減少火炮後坐力,問題是紅牡丹榴彈炮的雙室液壓製退機能夠輕鬆抗住發射後坐力,壓根不需要炮口製退器來降低膛壓。
降低膛壓意味著什麼?
炮彈初速變小,射程縮短!
不好意思,咱要的就是大力威猛!
發射膛壓越高越好,炮彈初速越高,射程越高,火力越猛!
600米每秒炮彈初速和900米每秒炮彈初速,完全是兩個概念。
餘華負責指揮,四名戰士進行輔助操作,先將用於提高射擊精度和壽命的錐形套筒小心裝上炮架,由於重炮級身管自緊技術尚未突破,隻能在火炮套筒這裡下點功夫,將後世火炮采用的錐形套筒拿了過來。
錐形套筒的綜合性能全麵優於傳統套筒,套筒本身從前往後逐漸變細,不僅更加輕便,同時還更為均勻的承受開火應力和熱量。
炮閂之前已經裝好,待安裝完錐形套筒,餘華來到零件台前,兩米多長的火炮身管豎立固定,下方九十厘米部位放置於一個圓形金屬器皿之中,直徑比火炮身管略大。
整個人輕輕呼出一口氣,接著打開液氮瓶,將無比昂貴的液氮倒入圓形金屬器皿之中,白色極冷霧氣彌漫四散,一股徹骨寒意隨之傳來。
大廠凍,小廠燒,路邊小攤哐哐敲。
為了最大程度確保火炮身管的裝配精度和質量,餘華特地選擇液氮冷凍裝配技術,經過液氮冷凍處理的火炮身管直徑會縮短幾絲距離,剛好可以裝進同等直徑的錐形套筒,而在恢複常溫後,火炮身管與錐形套筒之間實現過盈配合,這樣兩者之間依靠彼此接觸麵的彈性壓力產生緊密且牢固的聯接。
液氮冷凍過盈裝配,後世機械大廠最為流行的裝配法。
火炮身管在液氮的影響之下迅速降溫,受影響部位直徑略有縮短,餘華站在操作台計著時間,待到達預定的冷卻時間之後,立即向起重機下達指令。
低溫冷凍的零部件不能過冷,一旦出現過冷,則會導致金屬發脆現象。
起重機運轉,垂直向上吊起沉重的火炮身管,身管下方凝華結晶的部位徐徐進入餘華視線,直至離開圓形金屬器皿。
微風輕撫,時間正好。
餘華給出指令,四名戰士輔助操作,配合起重機將炮管以最快速度吊到錐形套筒前方,而後調整角度。
炮管垂直向下,炮尾對準錐形套筒孔位。
起重機徐徐下降,經過低溫冷凍處理的炮尾,不費吹灰之力便輕鬆進入同等直徑的錐形套筒孔位之中,一點點進入,直至淹沒於其中。
整個過程,潤且絲滑。
看著火炮身管冷凍部位如此輕鬆便裝好,餘華臉上浮現滿意且舒心的笑容,輕輕點了點頭,整個人心情無比舒暢,內心緊繃的弦緩緩放鬆。
他,做到了。
從穿越至今曆時近十個月時間,他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做到了――在1937年的陝北,為部隊搞出了大口徑重炮。
曆史改變了嗎?
他不知道了。
但他知道,有了大口徑重炮的根據地和八路軍,將消滅更多的日軍!
馬克沁研發的重機槍在索姆河戰役一天消滅了六萬英軍,卡拉什尼科夫研發的AK-47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屠殺生命,產量數以千萬計,死在其槍口之下的靈魂絲毫不亞於其產量數字。
餘華不奢求紅牡丹榴彈炮能夠消滅數百萬的日軍,他隻希望,每一顆打出去的炮彈至少帶走一個日軍士兵,用日軍士兵的生命安撫自己的心靈,如此便夠了。
什麼是成功?
每每想到戰場上的日軍會因為自己研發的火炮而喪命,這便是成功。
當然,這隻是一種成功而已,他從沒忘記當初的邱小姐之夢。
1937年10月五日下午4點08分,紅牡丹105毫米原型炮於根據地柳樹溝兵工廠完成總裝,中華第一門自主研發的大口徑榴彈炮,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