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辛稹看來,其實越是少年時候來學習效果越好,因為少年時候心思雜念更少,等到真正踏入江湖,諸事纏身,心思隻會更加駁雜,哪有更加澄淨的道理。
至於走火入魔之說,的確是有這種風險,然而隻要是內功心法,都會有走火入魔的風險,但有師門長輩在旁,就算是走火入魔,也能夠及時施救。
因此這些時日,辛稹叮囑弟子們修習紫霞功,須得有自己在場才能夠修習,辛稹也是將其餘事情一並推開,在弟子修習的時候寸步不離,以備不時之需。
好在這批弟子一個個都是天資聰穎之輩,又或者說年紀都還小,一個個心思沒有那麼多,竟是一一完成了築基,讓辛稹大喜過望。
其後封不平、成不憂他們那邊也傳來消息,除了極個彆的弟子,其餘的弟子也儘皆完成紫霞功築基。
這印證了辛稹的猜測,其實紫霞功與混元功同出一源,皆是穩紮穩打的道家心法,走火入魔的情況還是極少。
而且最好修習的時間是越年輕越好,等到年紀大了,反而入門就艱難了。
六十個真傳弟子,有五十四個弟子完成了紫霞功的築基,反而是成不憂三人遲遲不得入門,大約真是心思過於駁雜的緣故。
不過就算如此,也已經令得辛稹他們一個個喜出望外。
就算是這一代弟子再無其他人冒頭,就是這五十四個弟子,也足以撐起來一個煌煌大派了。
想一想,二十年後,五十四個修習紫霞功二十年,加上各有一門主修劍法的華山弟子,最差也是一個一流高手了。
五十四個一流高手,加上二流高手不知凡幾,這種配置,就算是當今少林寺也難以企及,根據左冷禪的說法,少林寺的一流高手應該在二三十位左右而已。
基本可以這麼說,有了這五十四個弟子,華山的未來根基已經被徹底穩固了下來!
但辛稹還是不滿足,他還在不斷地考察內門弟子裡麵是否有遺漏的明珠,實際上肯定是有的,而且還不少,因為內門弟子有些天資是平庸了些,但大多數是因為年紀太小的緣故,隻需給他們幾年時間,他們遲早也會冒頭的。
春去秋來,從少林寺一役過後七八個月,辛稹與任盈盈基本就呆在華山沒有怎麼出去。
江湖上除了一些小打小鬨之外,也是安靜得過分,唯有信息靈通的,才能感受到平靜之下的暗流湧動。
淩冽的寒風給華山帶來了一場厚重的大雪,天地間似乎隻剩下一片白茫茫。
辛稹早起監督劍宗弟子的早上劍操,大雪紛飛之中,幾百長劍攪動著漫天飛雪。
辛稹看著看著露出了笑容。
這每日劍操隻管練習華山基礎劍法,不管他們是否已經掌握,這七八個月持續的練,加上自己給他們連上三個月的《劍經總要》課程,這些弟子的劍法根基比自己初出江湖時候都要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