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軍策(1 / 2)

洪承疇說道;“如今咱們人員到齊了,今日商量一下以後的軍策。現在錦州城內存量糧已經不多了,大概還能支持兩個月。我們這邊該如何進兵、如何解救?還望大家群策群力。”

眾人點頭表示認可。

洪承疇道;“吳總兵,你把多爾袞的軍力布置情況跟大家說一說。”

吳三桂站起身來,指著地圖說道;“現在多爾袞率領六萬人馬已經將錦州城團團圍住。四個城門都有韃子的軍營。”

“韃子在錦州城周圍挖掘壕溝、設立柵欄,已經圍困錦州城一年有餘。”

“錦州城內,總兵祖大壽原有兵力兩萬人,如今因為戰事和疾病減員,現在隻剩下不到一萬人。馬匹因為沒有草料已經損失殆儘。”

“城內的糧食還能撐一個多月,省一省最多撐兩個月。韃子的騎兵在兩萬以上,以兩白旗和兩藍旗為主。情況大概就是如此。”

宣府總兵楊國柱問道;“韃子的糧草都是從哪邊過來?”

吳三桂說道;“韃子糧草都是從遼東運過來。不過咱們騎兵少,想要斷韃子糧道難上加難。”

眾人點頭,明白了大概情況。

吳三桂又說道;“我們斷不了韃子的糧道,卻要防止韃子斷我們的糧道!”

眾將官連連點頭,紛紛稱是。

洪承疇問道;“接下來該如何進兵,大家有什麼高見?”

眾將官無人說話,偷偷看向王承恩、邱民仰、張若麒三人。

王承恩笑道;“咱家出來的時候,萬歲爺千叮嚀萬囑咐,軍國大事一切以洪督師為主,咱們都是來幫忙的。大事上還是要洪督師做主。”

洪承疇捋了捋胡子,看了看眾人神色,高興笑了。他向左上方拱手笑道;“難得陛下深信老臣,那本督就先說說想法,然後大家一塊討論。”

眾人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洪承疇說道;“以本督來看,十六個字最為妥帖,步步立營、且戰且守、勿輕浪戰、穩中有進。”

眾將官連連點頭,紛紛稱是。

倒不是眾將官恭維洪承疇,大家都是老行伍,洪承疇的軍策是最穩的、最妥帖的。

監軍張若麒問道;“敢問督師,您這個步步立營到底怎麼立法?”

洪承疇道;“從寧遠到錦州一百五十裡路程,中間隔著筆架山、塔山、杏山、鬆山四座城堡,咱們這十幾萬大軍緊緊團結在一起,每走一步都要深挖壕溝、紮實營寨,讓韃子騎兵沒有可乘之機。我們每天前進時用火炮逼營逼陣,這樣每天前進三四裡,保證水源。這樣兩個月之內我們就能到達錦州。”

楊國柱笑道;“還是督師老成謀國啊。”

密雲總兵唐通笑道;“洪督師深謀遠慮、決勝千裡讓人佩服。”

其他眾將官也是一片歡喜。

按照這個穩紮穩打的打法,傷亡不重還能解決問題,最好不過了。

遼東巡撫邱民仰卻愁眉緊鎖,說道;“這個打法好是好,但卻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曹變蛟問。

邱民仰道;“去年運河被斷,京城物價騰貴。”

“今年運河好不容易恢複了幾成運力,現在馬上要到冬天了,運河停運,京城物價必然再次高起。”

“民以食為天,皇上為了安撫京城百姓,必然要在京城放糧。”

“到時候,我們大軍的糧草將難以為繼。大夥可以算算咱們十幾萬人、兩萬匹馬,一天要消耗多少糧食!”

”千裡運糧,路耗其三,從天津運糧又要消耗多少?”

“這樣拖下去,就怕我們還沒到達錦州,自己先被拖垮了。”

眾人臉色難看起來。

十幾萬人馬,人吃馬噘,確實消耗量是巨大的,而且現在遼東沒有海運,運輸成本也是高昂的。

監軍張若麒這時候說道;“兵部的意思還是要速戰速決。這裡麵有兩方麵顧忌。一來,錦州城內情況究竟如何,咱們沒有確切消息,哪怕糧草夠用,軍心可能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實在不好再拖下去。”

“另一方麵,現在多爾袞隻有六萬人馬,我們如果速戰速決,勝算還是很大的。可要是穩紮穩打的話,就給了皇太極調兵遣將的機會。到時他再派來援軍夾擊我大軍,那情況就不妙了。”

王樸和馬科幾人點頭,表示讚成這個說法。

洪承疇道;“要是速戰速決,從這裡到錦州不過一百五十裡,也就是三天的路程。”

“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我們的大軍才剛剛集結,各營頭將士之間彼此還不熟悉,更談不上配合!”

“韃子野戰凶猛,我們貿然撲上去,實在勝負難料。這次九邊精銳儘出,國朝興衰在此一戰,實在不可魯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