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能夠為團隊指明方向,還能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決策,凝聚人心,帶領眾人共同前進。
此外,袁紹還指出,清流黨人在鬥爭中並未能正確且充分地運用自己的優勢。
他們或許在某些方麵擁有獨特的資源和能力,但在實際的鬥爭過程中,卻未能將這些優勢轉化為實際的勝勢。相反,可能因為策略不當、內部紛爭或是外部環境的壓力,使得他們的優勢逐漸被削弱,甚至被對手所利用。
因此,袁紹認為清流黨人的失敗,既源於領導力的缺失,也源於鬥爭策略和優勢運用的不當。
這兩個方麵的不足,共同導致了他們鬥爭的最終失敗。
而袁紹自己組建的“奔走之友”完美彌補了這些缺點。
奔走之友,顧名思義,指彼此儘力相助的摯友。
曆史上,奔走之友是由袁紹發起,旨在聯誼和策劃政治活動的秘密組織。
核心成員有張邈、許攸、伍孚、曹操、何顒等人。
袁紹沿用了曆史上該組織的名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其規模超越了曆史上的範疇,形成了一個以袁紹為領導核心的組織。
是的,這個組織不再是秘密組織了。
與曆史還有不同的是,袁紹沒有吸納曹操加入到這個圈子來。
所以,而昨天的見麵,是曹操第一次正式見到袁紹。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聽著袁紹的傳說長大的,對於那些未曾謀麵的人,人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給他們戴上光環,曹操也是人,自然擺脫不了這個例外,這也是曹操如此欽佩袁紹的原因之一。
至於為何沒有吸納曹操進入“奔走之友”。
其原因繁雜,主要是因為袁紹不想養虎為患。
曆史上,曹操通過一部分“奔走之友”積累的人脈在創業前期和中期得到了不少的幫助。
就連當初背叛袁紹、獻計燒烏巢的許攸也是和曹操在“奔走之友”對上眼的。
袁紹不想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而“奔走之友”在袁紹的領導下,以另一種人畜無害的文學組織形式登上了台麵。
袁紹美其名曰:互學互助小組。
表麵上以經學的研討、辯論為基礎,實際上為士人提供了一個互相進步的場所。
為此,袁紹稍微改良了一下蔡侯紙,以至於可以生產出來性價比高的紙張當做報紙,上麵記載最近大漢文壇發生的事情——例如,讀黃老的大儒和冶公羊的大儒又吵起來了,差點動手;誰誰誰最近寫了篇新的文章之類的。
這份報紙作為“奔走之友”的會報,流傳於青年士人當中,廣受好評。
而為了讓這個明麵上的文學組織得以幸存下去,袁紹將紙張的不少利益忍痛割愛送入宮中,這也是他之前與張讓、趙忠打過幾次交道的原因。
但背地裡,這個組織卻是仍然以營救黨人、議論時政為核心業務。
當然,核心業務也隻能核心成員接觸。
每一個加入這個圈子的人都需要經過袁紹本人的嚴加篩選,不管是從家世、還是為人、以及袁紹腦中對此人在曆史上的印象為考量標準,層層選拔,最後吸納。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經過袁紹長時間的運營,“奔走之友”這個非營利性為目的的組織即將要迎來他名震天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