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來這裡乾什麼,就連曹操自己都不知道。
他中午正在當值的時候,袁紹差人給他送了下午文會的請帖。
於是,他立刻請了假,趕忙回到家中梳洗一番,換了身衣服來到了這裡。
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個文會了。
準確來說,是第二次。
自從他第一次踏足這個文會,便隱隱約約感受到了眾人投來的異樣眼光,那之後,他便再也沒有出現過。
雖然在場的大部分人在麵對他時,都表現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但他仍然能感受到他們的內心中隱藏著難以掩飾的鄙夷與輕視。
士宦終有一彆。
作為宦官家族出身的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但明白不代表能夠理解,理解不意味著必須接受。
誰說宦官家族出身的人就做不出一番大事呢?
不過,在經曆過這些天的事件後,他對於這一切的理解似乎更上了一個台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清晰地記得,昨日從袁府返回家中時發生的事情。
“孟德啊,你回來了。”
曹操關上書房的門,本想看會兒書,猛然抬頭,父親正端坐在書桌前,點著燈,不知道在看些什麼。
“我回來了。”他回答道。
“讓你做的事你都做了嗎?”曹嵩頭也不抬地問道。
“做了。”曹操點了點頭,“本初兄答應了幫我這個忙。”
“哦?袁紹那個孩子答應了?這倒是個好消息。”曹嵩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他語氣裡可沒有半點欣喜的樣子,他仍然沒有抬頭,那書裡仿佛是有什麼寶物一般吸引著他的注意力。
曹操沒有說話,隻是乾站在原地,等待著曹嵩的下文。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時間仿佛在這靜謐的書房中凝固,隻有那微弱的燈光還在頑強地閃爍。
燈油逐漸耗儘,火苗也開始變得不穩定,忽明忽暗,仿佛是在做最後的掙紮,這時,曹嵩終於看完了手上的書,他抬起頭,看著曹操,目光中閃過一抹滿意。
對於曹嵩來說,他有三個兒子,但在這三個兒子中,他最為看重的還是曹操。
首先,曹操是他的長子,按照古代的傳統,長子通常承載著繼承家業、延續血脈的重任。
這一點,在曹嵩的心中自然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其次,曹操自幼聰敏,無論是學識還是武藝,都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
他的聰明才智和敏銳的洞察力,讓曹嵩看到了他身上的無限潛力。
一個好的繼承人,對於家族的重要性,不亞於家族的一次躍遷。
如果曹家在他的手裡沒有完成更進一步的成就,那麼還有曹操可以繼承他的遺誌,繼續他未完成的事業,帶領曹家更上一層樓。
但是如果繼承人出了問題,那麼無論他之前做成了多大的基業,帶領家族達到了多高的高度,家族也可能會敗壞在下一任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