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本經書真的是孔安國當年留下來的原本嗎?
答案毋庸置疑。
當然是...假的。
袁紹他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將失傳了幾百年的經書找回來?
如果有這個本事,他也不用在這兒坐著了,找個廟給自己立尊像,香火成聖才是當務之急。
那這本書是...?
如你所想,這本書是袁紹造假出來的,其實,也不能叫造假。
用真紙真筆寫出來的東西怎麼能被稱之為假書呢?
而且,《尚書》造假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袁紹並不是先例。
早在漢成帝年間,東萊郡有一個士人叫做張霸。
成帝下令收集天下古文遺書,建立“古文《尚書》學”。
而張霸瞅準作案時機,大乾快上,根據孔子刪定《尚書》成百篇的曆史記憶,將29篇今文《尚書》拆解切割成幾十篇,又從《左傳》《尚書序》中抄襲內容充作序言、後記,加上自己的杜撰,竟然“空造”硬湊成102篇,進獻給朝廷。
漢成帝得書大喜,趕緊閱覽,卻感覺此書前言不搭後語,且“文意淺陋”,根本不是先秦古文風格。就讓皇家圖書館官員根據內庫所藏《尚書》秘本,逐一進行對校,發現“皆不相應”,沒有一篇能對上,“非是”。
麵對如此膽大妄為欺君之人,成帝“於是下霸於吏”,將張霸移交司法機關廷尉處置。
當時的漢律並沒有對造假書的法律條文,張霸的行為可謂是開創了曆史的先河,但廷尉依據漢律關於欺君罪狀的條款,還是找到了整治張霸的方法,判處張霸死刑。
但漢成帝“高其才而不誅”,愛惜張霸才華,加上侍禦史周敞等大臣為其求情,遂饒張霸一命。
張霸死罪可免,但其杜撰的古文《尚書》很快被朝廷廢黜。
當然袁紹可沒有張霸那麼蠢,他造假造出來的《尚書》的源頭是王肅。
王肅是誰,您可能沒有聽說過。
但他的父親您絕對有所耳聞。
是的,他的父親就是王朗。
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的那個王朗。
當然,演義終歸是演義,不能當作真實曆史來看待。
他在真實曆史中的結局與演義中描述的截然相反,實際上他活得相當安好。
在曹丕登基之後,他榮升三公之位,並被封為“蘭陵侯”。
而作為曹魏有名的經學家、三公之一,王朗的兒子王肅自然也非等閒之輩。
王肅這個人可謂是一個大才。
如果你看過小李子演的《貓鼠遊戲》,在了解過他的事跡後,你會認為他就是一個文學界的弗蘭克,一個徹徹底底的文學界造假天才。
他受到王朗的影響,苦學經學,堪稱一代大儒。
可這個大儒有點小心眼,他跟鄭玄的學派不對付,但是,他又吵不過人家。
怎麼辦呢?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