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文會三日(2 / 2)

五世三公 今夜暢考 4687 字 11天前

話音落下,隻見台下鴉雀無聲。

一些古文經學派的士人已經攥緊了拳頭。

這個許子遠,簡直是欺人太甚!

他們從未看一個人的麵孔,覺得如此麵目可憎。

許攸的這段話,開頭兒先是講了自己的立場,隨後話頭兒一轉,就開始攻擊起了古文經學派。

相對於他第一天的開題,還要簡潔高效。

古文經學派的人還沒反應過來,一頂“違背聖賢之道”的帽子便扣在了他們的頭上。

而且許攸這次的選題...也比上次的犀利了不少。

鄭伯克段於鄢,這段典故在後世非常出名,講述了鄭莊公與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的權力鬥爭。

莊公作為嫡長子繼承了王位,但他的母親武薑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希望他能取代鄭莊公。

在母親的縱容下,共叔段在京邑不斷擴充勢力,準備偷襲鄭國都城。

鄭莊公對共叔段的野心采取縱容態度,實則暗中觀察,等待時機。當共叔段勢力膨脹到一定程度時,鄭莊公果斷派兵討伐,共叔段大敗逃往共地。

隨後,共叔段便死在了共地。

而“多行不義必自斃”也是出自這個故事。

左傳對於這件事的看法,認為鄭莊公與叔段之爭是君臣之間叛逆與反叛逆的鬥爭,莊公克段維護了禮製和國家統一。

公羊傳和左傳的看法,或者說是角度截然不同。

公羊傳則認為莊公不孝,認為他違母意而克叔段,是對儒家倫理的違背。

而剛剛許攸的後兩段話大概意思就是:

克是什麼意思?是殺的意思。殺為什麼把它說成克?是強調鄭莊公的惡。為什麼強調鄭莊公的惡?母親是想要立段,自己卻把段給殺了,不如不給他地盤算了。

段是什麼人?是鄭莊公的弟弟。為什麼不稱弟弟?是因為他與國為敵。寫明地點是為什麼?是因為與國為敵。齊人殺公孫無知,為什麼不寫明地點?因為發生在國都之內。發生在國都之內,雖然與國為敵,也不寫明地點。不與國為敵,雖然在國都之外,也不寫明地點。

從這兩段話,你能挖掘出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就是公羊傳的記述風格。

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前文反問,後者便給出了回答,最後采取具體事例,為自己的答案作為論證。

而且你可以看到,在這個故事裡,公羊傳是根據《春秋》本經的字眼,來進行邏輯的迭代。

先以一個“克”字為切入點,循循遞進,最後給出自己的觀點,並為自己的觀點做出論證。

公羊傳這段注解的核心意思,就是你鄭莊公不遵從母親的意思給弟弟讓位也就算了,自己還把弟弟殺了,你鄭莊公不就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嗎?與其這樣,你還不如當初不給他地盤。

要不說文人憑借筆杆子便能殺人於無形。

僅僅是從幾句話中扣些字眼,便能讓一個人遺臭萬年。

而公羊之所以會給人一種嫉惡如仇、蕩氣回腸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批判性。

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它可供攻擊的漏洞很多。

在袁紹期待的眼神下,曹操緩緩站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