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人才緊迫性(2 / 2)

畢竟這些翰林學士們可都是抱著“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理想,怎麼可能會跟著朱載坖乾這麼不上道的事情呢?

因此朱載坖想來想去自己的人才儲備應該還是要來自於內書房。

也就是培養高級太監人才的地方。

明朝的政治體製放眼上下五千年也是獨一份的。

很多朝代都是二元政治,即以皇帝為首的皇權——以丞相為首的相權模式。

但是明朝卻出其不意的搞出了三元政治。

皇帝——丞相——太監。

皇帝作為天然的強勢的一極,自然是無可爭辯的元首。

但在皇帝放權或皇帝年幼的時候,太監這個依附於皇帝而生存的政治力量就會迸發出極大的影響力。

比如英宗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劉瑾,以及將來萬曆朝的馮保,天啟朝的魏忠賢等等。

這些太監們先不說他們搞的事情怎麼樣,單憑影響力而言,誰要敢無視他們,那絕對也是對明朝曆史的不尊重。

而這些太監們之所以會有這麼厲害的影響力,也都全拜宣德皇帝所賜。

英明偉大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工作強人,他可以在不要宰相的情況下瘋狂工作三十年。

但這並不是所有人常態。

大多數的精力還是比較普通,不可能像老朱那樣瘋狂內卷的。

因此在老朱的好孫建文時代,朱允炆就開始有意識的依靠著名的“建文三傻”方孝儒,黃子澄,齊泰三人製定削藩大計,以安中央權柄。

可以說如果不是朱棣造反成功,這仨貨可能就是內閣的開端的。

但曆史沒有如果,所以內閣製就是朱棣的偉大權力創舉,為皇帝解決掉了繁重的政務工作。

同時又因為朱棣一心想要證明自己,所以他的一生也都在征戰的旅途中度過。

留下了大胖和內閣為他管理中央朝廷,使得他能夠更加甩開膀子的五征漠北。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朱棣求仁得仁,死得其所,馬革裹屍而還。

但大胖卻被熬的油儘燈枯,匆匆忙乾了十個月就駕崩了。

年輕的宣德皇帝吸取了爺爺和老爹教訓,他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太監人才,成立了內書房,由翰林院的翰林們來教一些聰明能乾的太監讀書。

這一下子也算是打開了太監涉政的魔盒,從此以後明朝每一代天子或多或少都會倚重一些太監搞事情。

搞得好青史留名,搞得不好的遺臭萬年。

但這對於本就沒了卵子的太監而言,青史留名也好,遺臭萬年也好,隻要能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還是會如飛蛾撲火一樣願意成為皇帝手中的尖刀,去轟轟烈烈的創建屬於自己的功業。

所以現在朱載坖真的想要補充人才短缺的尷尬,現在內書房的太監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