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達,其實並非是正式的草原部落稱號,而是蒙古土默特部的大汗之名。
之所以會稱其為“俺達”,也可能是俺達此人太過耀眼,以至於大明方麵自動忽略了他的部落稱號,直接以其名為號。
也可能是大明為了區分土默特部其他的大汗的稱謂,所以才用了俺達的本名為號。
俺達姓孛兒隻斤,至於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孫,這一點現在也無從考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能在蒙古草原雄起之輩,大多也都是草原貴族後代,否則是很難有英雄號召力的。
因為蒙古這個民族與中原還是有所大不同的。
雖然從匈奴開始,草原與中原王朝的“互動”就未間斷過幾次,中間兩方也都互有輸贏,但在文化本質上,可能是因為地理條件的限製,也使得北方草原政權始終都沒有真正的形成文明製度。
他們所謂的文明不過也隻是一些雄主聽從了漢臣的建議才一點點從南國抄過來的。
可是這種沒有內核的抄襲,也注定了他們的文明內核還是野蠻粗暴的。
所以即便是曆經了遼金元這樣成建製的王朝時期,但依然難掩他們的野蠻本性。
強大的草原部落,他們不光對內凶殘,對外也是如此。
因此想要在混戰不斷的草原立足,第一點就是得有一個能講的清楚的英雄史詩或者英雄後代的buff加成,有了這兩點之後才可以號召起草原上其他的人依附在自己的周圍,成為實力的一部分。
否則就一個陰溝裡蹦出來的屎殼郎就想成為草原首領,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因為野蠻的草原人,他們的英雄情結是南麵漢人永遠無法理解的。
漢人雖然也有英雄情結,但更多還是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在現實的漢人世界裡,也並不會因為你爹就會認為你也會是誰。
這種情況,在漢人的文化之中極少出現。
所以在漢人的文化成語裡麵,也經常會有一些否定血脈的成語變種,比如“虎父犬子”等等。
由此可見漢人和草原人的思想本質還是有著巨大的不同的。
而且也因為草原人的這個野蠻屬性,也使得草原在沒有一個真正的英雄完成形式和實質上的一統之前,草原上的勢力就會每隔一段時間發生一次大的變化。
比如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最大的敵人就是被趕出中原的“北元”餘孽,到了朱棣時期就變成了“韃靼阿魯台部”,到了英宗時期就變成了“瓦剌”,到了正德時期就又變了成了“小王子”達延汗,也就是現在的俺達汗的爺爺。
可以說在這二百年裡蒙古草原的大戲就一直沒聽過,一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台”的節奏,但在這種節奏裡麵,也可能是冷兵器時代的優勢原因,也可能是草原部落的野蠻屬性原因。
這二百年多年來的蒙古換代戰爭之中,蒙古草原的勢力不僅沒有被實質的削弱,反而在每次完成了一次臨時統一之後,他們都會不自覺的想起“前元”的榮光,企圖南下侵略,而且每次都有一定的戰略斬獲。
使得大明的北方邊境一直都處於戰火硝煙之中,消耗著大明本來就不健康的財政的,也使得大明的實際控製和羈縻地區逐漸收縮。
在弘治朝的時候,河套地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