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一坰地打多少(2 / 2)

新移民中不全是來做佃戶的,很多身上還是帶了些錢物,自己買些地,圓一下自己做個小地主的夢想。

大興土木的靖安城,現在就像一個漩渦,吸引了各色各樣的人前來,木匠,泥水匠,鐵匠,裁縫,磨刀補鍋的,算命代寫書信的,唱小曲兒吹糖人的,就連磚瓦窯都開多了一間。

聽說靖安糧價高點,便有些人從遠處販些來賣,順便拉點靖安的貨回去。

小小的靖安城熱鬨繁華了許多。

劉大雙對新移民的孩子一視同仁,隻要肯來劉家乾十天活,孩子免費上學。

學堂的三個教室現在都是滿滿的了,劉大雙又吩咐劉玉豹抓緊時間再起一排房子。

繞著工業園區,劉大雙計劃修一條環形道路,發了個通知,很多人開始免費過來幫工。更有些新移民表示,現在季節過了,也種不了莊稼,隻要少東家你供頓飯,我們就幫你乾了,啥十天二十天的。我們孩子上學不也是沒要錢嘛!

劉大雙一直覺得清末的百姓有點麻木不仁,不知家國,沒有澎湃熱血。高中課文裡幾篇名人寫的文章也都是這樣描述的。

可現在,他發現,隻要你對百姓有個最起碼的尊重,最起碼的關愛,老百姓一樣是熱情澎湃的。

他可沒好意思供一頓飯,而是早中晚三餐供著,工地上支幾口大鍋,請了幾個婆娘做飯。

沒有細糧,以苞米麵為主,中午那頓,菜裡會有些肉。

燒了一大鍋糖水,旁邊放著一摞粗瓷碗,渴了隨便喝。

就這點糖水,劉大雙沒覺得什麼,許多乾活的卻很感動,老劉家真是好人,給俺們喝的水裡都放了糖。

慢慢的,劉大雙覺得他和百姓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大家雖然還是客氣地喊他少東家,但不再拘謹,而是帶著親熱。

劉大雙和大家混熟了,閒的時候也喜歡來和大家聊聊天,扯扯淡。

“少東家,咱這兒有個酒廠,能不能把酒糟賣點給我們。”熟悉之後便有人問劉大雙。

酒糟很多,劉大雙讓工人們曬乾之後,存了起來,預備著冬天換了牛羊回來做飼料。

“你們買這個乾嗎?又不能吃。”劉大雙笑了。

“少東家,咱們鄉下人閒不住,現在又種不了地,我們便琢磨著養點雞,養頭豬。順便也攢點肥,明年好上地。”

劉大雙心裡一沉,是啊,雞犬相聞也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一個標誌。再說,也能增加一點肉蛋供應。有點臭味兒就有點吧!以後經濟發展了,有了大型養殖場,自然就沒多少人自己養了。

“行啊,今天回去都跟家裡打個招呼,明天我讓人拉點酒糟去宿舍區那邊賣。”劉大雙答應了。

大家是一片叫好,接著便議論起養什麼養多少的問題了。

孟會忠過來找劉大雙,幾個人騎著馬去了孟家村。

孟會忠帶著劉大雙來到了村外的地裡。

劉大雙有點好奇地看著,一條一條筆直的壟溝,幾乎望不到頭,密密麻麻全是深綠色的土豆秧,上麵開著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大雙,你瞅瞅,這一坰地能打多少?”孟會忠笑嗬嗬地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