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沼澤地、樹林、沙丘都算在裡麵了,真正可耕地有個六七萬坰的樣子。
這有了地,劉大雙可是高興壞了,開春馬上種小麥,到時做點大列巴賣給俄軍,再多賺點。
列巴也不難做,大號的饅頭烤糊了不就行了。
實際上,麵包的工藝劉大雙真的了解一些,當年高中四班那個女同鄉也曾帶過實驗室的麵包給他吃,然後,津津有味的講了一遍麵包製做。
靖安的氣候特點是春天有點旱,雨水都集中在夏季,也就是雨熱同季,利於作物生長。但春旱對作物影響也很大,經常造成減產。
還有就是風大,俗話稱“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劉大雙可是記得,風大的時候,騎自行車頂風都騎不動,要下來推著走。
小時候玩的最多的是用紙做個小風車,釘在高粱杆上,風一吹,嘩嘩地轉的飛快。要是用彩**,轉起來就是一個彩色的光環。
“風車?哎喲我的娘啊!我怎麼把這茬兒忘了?”劉大雙在心裡重重的感歎了一句。
劉大雙真恨不得扇自己兩個耳光,自己怎麼這麼笨啊?天天想著蒸汽機、電動機,可偏偏把風車給忘了個一乾二淨。
人的思維太多慣性,上學期間,就知道工業革命是從瓦特發明蒸汽機開始的。所以,滿腦子都是這些東西,天天愁眉苦臉的。
可是,工業革命前,也照樣有機械在用啊!著名的荷蘭風車,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紀。
他好像記得,有一幅好像叫《紅磨坊》的油畫,就是一座紅色的房子,房外麵豎著一個巨大的風車。
就說靖安當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很多牧民就裝備了一個小風車,蒙古包外麵一豎,就可以看電視了。
二十一世紀,就更了不得,草原上豎起來又高又大的白色風車,風力發電到處都是。
劉大雙想明白了,馬上就要呂士全領著一幫人開始做風車。
抽水,磨米,幾個工廠也可以用風車做動力了。另外也可以考慮上個羊毛氈廠,用風能壓製羊毛氈。
甚至可以考慮買個發電機,開始小型發電。有了電,技術上的提升會來個質的飛躍。
沙俄軍隊不僅要成品,玉米和大豆也大量的購買,因為他們每天戰馬的飼料也是個驚人的數字。
劉大雙找來郭孝純讓他繼續回去天津主持大局,貨物進出不能停,人才引進更不能停。
又讓孟會忠去和五加戶的蒙古人談,由保安軍出精飼料,他們牧民專門給保安軍繁育軍馬。平時口糧也由保安軍供給,軍馬按價收購。
劉大雙記得,小時候南邊大甸子上就有一個鐵絲網圍著的大大的軍馬場。
有穩定的收入,蒙古人自然高興,雙方基本上談妥,隻待開春,小馬駒生下來,就去購買一批來飼養。
過了一個多月,終於有兩個探路保安隊員回來了,帶回一個好消息。
“…….省巡防營張管帶,以前也是綠林好漢,幾個月前招安了。趙四兒和他們接上頭了,說是大量要咱們的乾糧賣給小日本。”
一個叫李二牛的隊員一五一十的給劉大雙彙報著。
“張管帶?不就是張小個子嗎?”劉大雙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