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不敢怠慢,也急急下馬:“久聞吳將軍盛名,今日一見,風采之高,平生僅見!”
“督主謬讚,末將也未嘗想到督主如此年少不凡,人中俊秀當實可敬”吳三桂也是奉承高手。
兩人上馬並肩而行,隨意言語,談笑甚歡,小太監不時偷偷打量這個大明末年,最為著名的武將,心中頗有感慨。
武將世家,生母不詳,他爹吳襄原錦州總兵,後聯姻祖大壽,兩家在遼東勢力更盛,後期手握大明最精良的部隊,在遼東呼風喚雨,說是個土皇帝也不為過。
眼下大明最精良的關寧鐵騎就在吳三桂手中握著,而這位大明朝最具爭議的武將就在常宇眼前。
闖賊破大同之時,朝廷令吳三桂放棄寧遠退回關內馳援京城,吳扭扭捏捏不情不願,剛入關不久聞闖賊已攻占北京城,明帝亡的消息後,一邊穩住闖賊假意投降,一邊派人去求多爾袞幫忙,史稱“乞師”
後闖賊至山海關與吳三桂血戰,戰局不利之時親去多爾袞麵前求援,攝政王趁人之危,逼迫吳三桂投降否則視而不見,絕不插手。
吳三桂無奈投降,當場剃發,多爾袞大喜,並當場賜婚其子吳應熊,那一年後來被韋小寶割掉雞雞的平西王世子才八歲,建寧公主才三歲而已。
不隻顏值爆表,武力更是驚人,曾率領十餘家丁衝入敵陣中救父,無論單打獨鬥還是上陣衝鋒都是堪為軍中翹楚,無人出其右。
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小太監心中波濤澎湃,一個手握重兵,堅守關外小城的武將,一個可以左右大明命運的武將,一個曆史上被罵慘的叛國賊。
終於到了寧遠城,這關外小城卻無名氣那般大。
遠沒有想象中那般雄偉高大,四方小城,城高八米左右,圍長不過六七裡,一切樸實無華到了極點。
但就是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卻成了清軍嚴重最紮心的肉中刺。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兵六萬攻寧遠,袁崇煥,滿桂,祖大壽以萬餘兵力守城,力戰獲勝。
天啟七年,皇太極的寧錦大戰,再次折戟於此!
那時,明軍有火力優勢,而如今清軍大舉來犯,兵多將廣人強馬壯,火器也不輸明軍,甚至更勝一籌,這一次小太監督戰,鹿死誰手!、
宮字營入城,隨即進駐軍營,引的吳係人馬圍觀,議論不休,人人皆顯驚訝,這支殺氣騰騰的騎兵竟然全是太監,雖有嘲諷之態,卻也暗暗佩服,論體格這些太監魁梧高大英武不凡論坐騎清一色高頭駿馬,裝備精良,挎刀背箭披甲,個個若天神一般,哪裡有印象中那唯唯諾諾的奴才模樣,更不似原先軍中的監軍那般陰陽怪氣的那般惡心。
總兵府設宴為小太監接風,吳係諸將皆入席作陪,一一介紹後,眾人入座,杯籌交錯。
小太監向來不喜酒,竟也破了戒,凡諸將敬酒一律不拒,酒過三巡,臉紅耳熱,天旋地轉,北方的烈酒,豈是他能拿得住的。
諸將皆相視而笑,吳三桂麵無表情,一直在打量這個少年督主,年少居高位,為明帝所寵,自是有手段,聽聞善拳腳,不懼生死,在太原督戰時身先士卒勇不可當,又聞殘忍嗜殺,人送屠夫外號,當真是眼前這人畜無害滿臉笑意的少年,還是說傳言隔山跨海變了味。
“聞督主大人拳腳無雙,末將鬥膽想一睹督主絕世風采”席間一將領開口說道,諸人皆起哄。
吳三桂微笑不語。
小太監笑意盎然,看那將領道:“難不成要本督耍趟醉拳給你看”。
“督主大人竟擅醉拳,末將寡聞,有幸開眼界”那將領不知真假的笑道。
小太監且了一聲,翻個白眼:“當本督前門玩雜耍的了麼”
不敢,不敢,諸將趕緊正色道。
“也罷,今兒開心不與你計較”小太監正了正身子:“本督不善酒,此時已有醉意,便是想耍也耍不起來了,不過……”說著一指副席正在狼吞虎咽的吳中:“那廝是本督隨侍,亦是手下敗將,爾等若有膽便尋他過招,凡贏他一招者,賞銀百兩”。
百兩可不是小數目,變臉吳三桂也側顏,諸將趁著酒興更似打了雞血,一個個擦拳磨掌。
“督主,卑下若贏了,是不是也能贏那百兩銀子”吳中一抹嘴巴,站了起來。
“自是一視同仁,對吧吳總兵”小太監看向吳三桂,笑的很是天真。
吳三桂暗罵一聲直娘賊,拉老子下水,臉上卻是微微一笑:“督主說的是,這樣吧,本將再加百兩,各憑本事,誰贏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