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7章 潼關城外(1 / 2)

扶明錄 浪得虛名 4497 字 7個月前

蒲州城,李岩端坐大堂身邊坐滿了人,有侯爺吳惟英有軍師顧君恩,有心腹部將秦鬆旺,有高亓,也有老同僚劉體純,甚至還有大太監從江陰那邊推薦過來的幾個人。

黃河防線消停了有一個多月了,現有的格局雙方都無心且無力打破,對岸四城被李岩牢牢握住,河津也還在賊軍手中,誰也沒去爭也沒去奪,甚至連衝突都沒多少,偶爾對岸雙方的探馬會搞出些小摩擦,但都在可控之中。

這一個月內,朝廷和對岸你來我往的以檄文互相噴了個回合後,終於達成一致,暫停衝突上談判桌。

談判是朝廷的事了,與陣前將士無關,談成了免於兵戈,談崩了,他們拎刀就乾。

李岩雖為柱國,但職責還是前線督帥,議和朝政還輪不到他指手畫腳,甚至連建議都沒資格提,這就是現實。

任憑他現在多忠心,多拚,但根基太淺又是降將,一時半會根本進不去朝堂的權利中心。

還好李岩有足夠的耐心,他聽從常宇的安排,在前線穩紮穩打待日後積功而上。

雖說這段時間沒打仗,但李岩絲毫沒有鬆懈,也同樣一日沒落閒,幾場大戰他要論功,要請功,請賞,寫公文給兵部,寫奏疏給皇帝,每天都要寫許多,還要研判局勢,還要問朝廷催糧餉,是的,這邊糧餉告急。

眾人在大堂裡喝茶閒聊,時而研判局勢,時而分析軍情,時而議朝政,一個親兵站在門口稟報錦衣衛的人來了。

堂上頓時鴉雀無聲,錦衣衛不是來找茬的,是來送密信的,通常錦衣衛送來的不是朝廷密旨就是那位的密令。

李岩拆開看了,眉頭一挑,而後笑了,隨即將密信遞給旁邊的顧君恩看了。

顧君恩也是一怔,隨即苦笑,原來正席開在這邊呢。

餘下眾人一臉茫然,不知其所言,卻也不敢問,更不敢去看那密信。

李岩起身,明日本將前往潼關與吳總兵議事,蒲州這邊便有勞諸位了。

潼關之東五十裡外,黃河南畔有座亞武山,官兵大營便駐紮於此,數萬人連營十餘裡,依山傍水可進可退亦可攻,月前從開封和洛陽集結來的大軍原本要對潼關發動進攻,被一道軍令止住,隨後根據朝廷和李自成的約定,後退數十裡,駐大軍在山腳下,諸將皆紮營內,傳令全軍不得襲擾周邊百姓,違令者斬。

官兵口碑一向不好,數萬大軍集結,周邊百姓知要打仗了,聞風而逃躲入山中,隻有極少人留下觀風,但即便軍營外圍巡邏的官兵再溫和,也沒人敢靠近他們。

可這日便有一個人徑直朝軍營方向走去,是個道士,被巡邏的官兵攔住他卻道,要給吳總兵看相,士兵譏笑,從軍者殺人無算不信這些。

那道士卻堅持:“去通報便可,吳總兵一定會應的”。

士兵見他仙風道骨麵相不凡,便往上報了,意外的是,吳三桂竟親自來了。

意外麼?

當然不意外,大太監麾下的心腹謀士來了,吳三桂哪裡敢托大。

李慕仙早常宇十天便從徐州秘密前往潼關,他本是遊方道士不惹人生疑,其一身武藝又精道術,雖有千裡之遙,便是獨往又有何懼。

常宇天天羨慕這個羨慕那個,卻忽略了身邊的這個遊方道士,雖不談不上江湖遊俠,但卻是個不折不扣且如魚得水的弄潮兒,江湖就在他腳下,來去自若不說還有滋有味。

從徐州一路往西,這位道士,時而仙風道骨為途中所遇貴人奉為座上賓,時而招搖撞騙偷雞摸狗,至於青樓酒肆更是常客,偶爾還調戲誰家娘子被人追著滿街逃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