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7章 開拔(1 / 2)

扶明錄 浪得虛名 5356 字 7個月前

左良玉活著的時候號稱在武昌屯兵二十萬,當然這自是有誇大之處,除了水分以及老弱病殘,吃空餉和後勤雜務人員,真正作戰部隊也就十萬左右。

這十萬軍隊有騎兵有炮兵有步兵,除此之外還有一支水兵 更有大小兵船近千,曆史左良玉“南京勤王”時就是走的水路。

這支水兵的訓練以及船隻停靠都在城南的鯰魚套裡,前些日子左良玉死後,朝廷給分了家,無論水路王允成都占了大頭。

對岸賈外雄等人一早拔營奔赴荊州時,武昌城外鯰魚套裡忙做一團,因為黃得功要將自己的三千部下運到荊州。

荊州和武昌的直線距離其實並沒多遠 但卻在長江的對岸 而且若是沿著江走那可就繞遠了,少說也得多幾百裡路。

黃得功自不會傻愣愣的多跑這幾百裡地,而且跑到地方了還得渡江,那時候一下去哪裡找那麼多船。

所以他要當即從這邊渡江,當然他也可以走水路,但是一來走水路比較慢,二來他麾下都是騎兵多達三千眾在加糧草要動用船隻太多,需要大量後勤人員,第三則是,其麾下士兵多暈船暈水。

所以,哪有走陸地行馬方便快捷。

王允成果然一夜之間就給黃得功備好了三千人的糧草,足足夠人馬吃半個月的,當然不是東廠衛那幾支機動部隊所用的即食糧草。

三千兵馬渡江動靜自然不小,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引來百姓圍觀,好巧不巧的是,左夢庚也來要船,他要準備順江直下去九江府,兵馬可以走陸地,但糧草要走水路 他說自己手裡船隻不足需要從水師這兒調走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趁著走之前多弄點家當,王允成心不甘情不願,但大太監在這兒他實在不好說什麼,更何況人家都退出武昌了,得了,何必再計較這些。

王體中有些茫然,不知道黃得功為何急匆匆的要走,無論是演練還是打仗,向來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數千人的兵馬哪有說走就走的,何況那邊並沒有什麼緊急軍情。

稍稍打聽一圈,得到的消息就是大太監用了激將法,讓這黃闖子要去荊州找麻煩。

嘿,請將不如激將,這次去荊州就是找茬的,讓這個粗貨去打頭陣正好不過。

王體中並不想走這麼急,對麾下將士來說太過辛苦 而且先走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活 但黃得功都走了,自己怎麼也得做個樣子,便去常宇跟前說了,常宇隻是淡淡說了句,若是糧草就位,隨時可走。

理所當然,王允成告訴王體中,糧草準備還需幾日,畢竟這次發兵不隻是黃得功的三千人也不僅是他的三千人,武昌還要發兵萬餘,且水路兩撥,這麼大量的糧草需要時日準備。

王體中自是順水推舟,那就在武昌多休整幾日和王允成一起發兵,常宇也允了。

但是另一人坐不住了,那便是金聲桓。

金聲桓是常宇在左良玉還活著的時候給挖牆角挖過來的,而且用著還很順手,又聽話還有能力,且忠心度也高,要不然在聽聞左良玉死後,常宇不會讓他最先從德安出發護送袁繼鹹來武昌,隨後才讓王體中率部跟進。

從此可以看出來相對王體中,常宇對金聲桓更信任。

金聲桓說,左夢庚要去德安了,我還回去乾嗎?

他並不想在左夢庚手下繼續做事,理由很簡單,畢竟曾經是老左手下的心腹愛將,中途投奔了常宇,再回去給小左打工,兩人心裡都膈應,而且避免不了給他穿小鞋。

常宇原本還真的打算讓金聲桓回去的,倒非是為了膈應左夢庚而是為了監視他,但見金聲桓相當的不情願,也就改變了心意,讓他留先留在武昌,待袁繼鹹回九江的時候就繼續跟著老袁打工吧。

可哪知金聲桓說,去九江可以,但想先去荊州走一趟。

他要戰功!

即便他的說辭是,既可以出力又可順便監視武昌兵馬,但常宇知他心思,就是為了戰功。

常宇爽快的應了,就不怕武將有進心,要戰功就給機會!

更何況金聲桓除了能監視王允成等人之外,還能帶帶王光恩。

常宇是要提攜重用王光恩的,所以這次讓做先鋒,然則畢竟王光恩手底下現在隻有三百餘人,餘下兵力則需要從王允成和馬進忠手底下抽調。

這麼一來,裡邊的事,可就複雜了。

空降的官,帶本地的兵……

不說好不好帶,就王允成和馬進忠能不給使絆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