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曹操的覺悟
是夜,曹軍營寨中,曹操與戲誌才等人毫無困意。
“誌才,有什麼感受?”曹操背對著眾人,沉聲道。
“田承壽、袁本初,皆人傑也!”戲誌才歎了口氣,隨後衝著毛玠躬身一拜。
“孝先,真大才也!”
毛玠輕輕將戲誌才扶起,淡淡道:“誌才過譽了。”
若是以往,曹操會覺得毛玠過於輕慢,但現在,曹操理解了。
毛玠的性格便是如此。有大才之人,有些怪脾氣再正常不過了。
曆史上的毛玠是個真正的戰略大家,在公元192年投奔曹操之時便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構想。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漢獻帝可還被困在洛陽,尚未逃往長安呢。
沮授提出挾天子是在公元195年,荀彧更是在公元196年才提出奉天子。
雖然時間前後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也足以說明毛玠超前的眼光。
而“修耕植,畜軍資”,更是為曹操後麵成就大業的根本之策屯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良謀,在曹操卻聲名不顯,一方麵是因為曹操麾下謀臣眾多,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毛玠的臭脾氣。
毛玠以清廉公正著稱,就像是袁紹麾下的田豐,隻不過曹操的容人之量大些,雖然不重用其,但也沒有將之殺掉。
直到牽扯到曹操被封為魏公之後產生的太子之爭,力挺曹丕,建議曹操立嫡長子,避免重蹈袁紹之禍的毛玠,才被曹操怒而下獄。
這並非是曹操和袁紹的問題,任何一個主公都是如此。哪怕是所謂以人為鏡的李世民,最後不也將魏征掘墓砸碑了嗎?
作為一個合格的謀士,應該做的不僅是獻出優秀的計策,而是能夠令主公采納的優秀計策。
再好的計策,主公不采納,又有何用?勸諫主公本就是謀士的職責之一。
就好比“嗟!來食!”一樣,再出於好心的幫助,方法不對,也會變成侮辱性的施舍。
有著同樣有著極強戰略眼光而且說話好聽的荀彧、長於分析局勢而且深明曹操心思的戲誌才等,對於動輒以說教口氣出策的毛玠,曹操又沒有自虐傾向,何必要重用。
但現在,曹操卻不這麼想了。
因為他看到了自己和田澤、袁紹之間實力上有如鴻溝一般的差距。而且他的五大謀士,被田澤挖的隻剩下一個荀彧了,他迫切需要毛玠的力量。
曹操目光灼灼的看著毛玠,麵色鄭重的起身一拜:“孝先,操之前對你稍有怠慢,在此向你賠罪!”
毛玠見狀大驚,連忙俯身拜道:“明公,安得如此!”
“知卿有大才而不能儘用,實乃操之過也!”曹操感歎道。
毛玠聞言,心中感動異常。他知道自己的脾氣,能夠容忍他的朋友都寥寥無幾,多數人都是敬而遠之。…。。
因為有這種官員、同僚、上司亦或者是屬下,你會很放心。但要是這個人是你的朋友,恐怕就未必會如此了。
就好像誰都希望官員剛正不阿,但若是身邊有這樣一位當官的朋友,又有多少人會真的希望其鐵麵無私,不照顧自己呢?
曹操能夠重用他,他已經很知足了,即使不能被引為心腹,也足以展露他的大部分才華。
而如今,麵對曹操的誠懇致歉,毛玠更是感動異常,徹底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