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砸鍋賣鐵
無論是發展還是打仗,在陳宮等人心中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筆經濟賬。
打下並州是訂金,所付出的不過是錢糧和士卒的撫恤等,雖然要投入近兩百億,但屬於一錘子買賣。
之後的人口遷移和建設才是大頭,僅是一次性的花費不下五百億,而且後續的持續建設支出也不在少數。
一戰下來,靡費逾千億錢。
所以陳宮才一直咬死明年隻能拿下司隸,益州根本打不了。因為攻打益州,戰線和補給線都太過綿長,靡費必然還要數倍於拿下並州。
而程昱所說的再次抽調八百萬百姓興修水利,同樣是一筆賬。既要算這些人花費的工錢,又要算從務農的人口中抽出這些人虧損的錢。
總體算下來,雖然比攻占益州的花費要少不少,但恐怕也得逾兩千億錢,而且是每年。
這一工程,僅是田澤規劃的第一階段,如此多的人力隻怕都要三年時間。
雖然也很貴,但一想到修建好後,攻占草原、益州、中原都將減少至少數百億錢的損失,而且治下百姓的總體產值也將提高上千億錢,似乎也並非不能接受。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五六年就能收回成本。
畢竟自身治下的農業基礎比較好,土地肥沃、糧產較高。
尋常情況下開發運河,單靠農業或許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回本,但“黑土”兩三倍於尋常田地的畝產,直接可以將這個時間縮短兩倍以上。
而且田澤設計的水網早已考慮到了打造難度等問題,很大程度的利用了現有的水脈,再加上組織力、工具等等方麵相對優渥的條件,開發運河的成本也隨之大大降低。
能夠這麼短的時間就收回成本,容不得陳宮等人不動心,後麵每年都是賺的,這可比放尋常民間高利貸賺的多,而且體量如此巨大。
對於是否要乾,陳宮從來就沒有猶豫過,砸鍋賣鐵也要乾,唯一的問題就是家底能不能撐得住。
算了半天,陳宮實在是算不明白這賬。
基礎的支出都不能省,人口生育激勵和軍事行動方麵的支出也不能省,就算利用金融手段,左手倒右手弄出一大筆錢來,關鍵是就怕糧食產出跟不上。
四千三百多萬的人口,因為激勵生育,其中孩童的比例太多,能夠乾活的青壯不到四成。程昱所說的再抽出兩成百姓,其實就等於抽出一大半的青壯。
“不可能。至多從百姓中抽出一成,而且……”陳宮最終歎了口氣,將目光看向田澤。
對於這項大工程,他的心情比程昱還要迫切,甚至巴不得把所有的青壯都拉去,但那不現實。
“即使是抽出一成,我們治下百姓能夠務農的數量也將不到七百萬。”
“雖然我們治下的土壤肥沃,但哪怕部分采取粗耕的方式,哪怕這些參與建設的百姓多數並非全脫產,也必然會有巨大的糧食缺口。”…。。
“以我們目前的糧食存儲,支撐不了那麼久。餓死人肯定不至於,卻會極大的影響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動蕩。”
“但若是氣候適宜、風調雨順,或許能撐得住。”
無論如何絕對不能降低百姓現有的生活水平,這陳宮的底線。
看著陳宮希冀的目光,田澤了然,卻眉頭緊鎖,心中同樣開始盤算了起來。
他明白陳宮的意思。
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他施用潤土術的頻率不斷提高,但是卻很少再施用靈雨術。
原因很簡單,精力來不了。
偌大的疆域,除了東北平原外,其他地方的耕地並不是大片連接的,而是以幾萬畝為單位一小片一小片的散置著。
在潤土術的施用本就占據了大量精力的情況下,一小片一小片的施用靈雨術,一年都輪不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