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顧斯年從小生活在南化村,父親顧大山也是土生土長的南化人。
兒時顧大山也去上過學,和馮小珍的父親馮文林是同學,二人也算從小一起玩到大。
隻可惜,顧大山沒長一顆讀書的好腦袋,草草的念完小學便不念了,但與鄰村的馮文林並沒有因此而斷了關係。
長大以後,顧大山與馮文林差不多前後娶妻,妻子又差不多同時有孕,兩位好友坐在一起喝酒,閒話家常時還打趣,若是生下一男一女,不如就結成娃娃親,彼此知根知底,日後也不怕有什麼矛盾。
十月懷胎之後,顧大山先生下一子顧斯年,隨後沒兩個月,馮小珍也出生,兩家偶爾聚在一起,還是會開玩笑的提起當年的娃娃親。
直到馮文林一家出了意外,顧大山便將馮小珍接回家中,當成自家孩子一般照顧了起來。
那時候家家都不富裕,能養活自己一家人,便已經是件難事,誰會去養彆人家的孩子!
於是顧大山這一舉動,瞬間引起了周邊幾個村子的轟動,有人暗暗嘲笑顧大山傻,但更多的人則是敬佩顧大山的品格,對著夫妻二人的行事讚不絕口。
剛開始時,顧大山夫妻隻是將馮小珍當做自家孩子,隨著誇獎聲越來越多,馮小珍就已經變成了他們的親生孩子,後來情況越演越烈,顧斯年與妹妹顧小英就變成了彆人家的孩子。
就比如說顧斯年學習成績不錯,但小學畢業時,因為上了初中的花銷便大,顧家養不起兩個初中生。
沒有辦法,為了保持自己的好名聲,顧大山夫妻竟然讓自家兒子輟學,然後供養馮小珍讀書。
這一做法,果然又迎來了一片誇讚,外邊的人聽說此事誰不誇顧大山一句仁義,為了朋友的孩子竟然能做到這一步。
鋪天蓋地的誇獎,讓夫妻二人有些飄飄然。於是當顧小英小學畢業後,也同樣輟學下地掙工分,供養這個沒有血緣的姐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