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曆史淵源(1 / 2)

所謂的‘哥薩克’從詞源的角度來說實際是一個古老突厥詞彙,以西裡爾字母表示為казак。казак一詞可以拆分為кай和сак兩部分。

前者為‘輕便的為’之意,而後者一般指馱包。因此合起來便是“輕便馱包”,用這一顯著標誌來指代那些軍隊中在前方偵查的哨衛,或者處於流散狀態的部落民。

實際上根據後來語言學家考證сак這個詞可能與саки(斯基泰人/塞種人)有著某種聯係。

也就是說,最最古老的哥薩克實際上是一群突厥流浪民族,他們的特征是機動性強,沒有一處固定駐地,經常遷徙。

在他們隨一波又一波的民族浪潮從中亞遷徙到東歐時,也就將哥薩克這個突厥詞語帶去了俄羅斯和烏克蘭。從那時起,哥薩克一詞才逐漸轉而(同時也伴隨著突厥民族在東歐的消融)指向那些由斯拉夫逃亡農奴構成的自治團體。

至於現代哥薩克群體也是從赫梅利尼茨基起義之後才開始變得清晰,但是起義期間和起義之前的曆史就沒那麼清楚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次起義讓哥薩克徹底分裂為親波蘭的紮波羅熱哥薩克族群和親俄羅斯的頓河哥薩克族群,直到三國瓜分波蘭。

就在這場分裂中,一家名叫凱爾切夫斯基的波蘭逃亡奴隸跟隨赫梅利茨基效忠俄國沙皇阿列克謝一世,被分封到了頓河流域的羅斯托夫地區,而另一家名叫東布羅夫斯基的俄羅斯流亡波雅爾貴族則帶領族人去了第聶伯河地區右岸,為波蘭國王約翰二世·卡齊米日效力。

至於這兩位的身份嘛,分彆是莫妮卡媽媽先祖和巴莉亞爸爸的先祖,這也是兩家族孽緣的開始。

當然這都是後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