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帝國史1(1 / 2)

不過,雖說從波旁法國獨立出來,但由於國力終究不如法國並且相鄰,布列塔尼亞王國依然和法國保持良好關係並在不久之後的英屬西亞獨立戰爭中和法西聯合打擊英國和普魯士,但同時也繼承哈布斯堡的“優良傳統”,即絕不真的讓法國發展到天下無敵的地步。

另外,由於已經從法王治下獨立,這時的布列塔尼國王便不再總是維持保王黨人的招牌,甚至開始默許革命思想傳播甚至接納革命策劃者從法國流亡到他這裡,甚至可以說,波旁王朝的滅亡之路就是從布列塔尼亞的圖書館開始的。

但諷刺的是,當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後,隨著法國大革命以及拿破侖戰爭的火焰越燒越旺盛,布列塔尼國王弗朗茨三世也不得不履行身為國王的義務,加入了反法聯軍,但結果是被拿破侖一次又一次打的懷疑人生。無奈之下布列塔尼亞隻能甚至多次向某位‘科西嘉的吃人魔王’媾和,避其鋒芒。

例如退守奧地利和捷克,等到法蘭西第一帝國兵敗沙俄後才敢出擊,結果是又被達武元帥和蘇爾特元帥一頓暴打,末代普羅旺斯伯爵連捷克和奧地利也丟了光,隻能通過沙俄逃去了美洲地區,利用大英帝國被滅,英屬加拿大一片混亂時合並了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區和美國組成了新的布列塔尼亞帝國,普羅旺斯伯爵稱路易十八,成為了拿破侖戰爭中受損最小的封建王朝。

雖然武功無法與拿破侖和亞曆山大一世相提並論,但路易十八也算是一代英主,他統治時期王國經濟有了長足的增長,文化上也出現了被後人稱為“第二次文藝複興”的小高潮。通過迎娶拿破侖的妹妹為自己續弦,又與波拿巴家族拉上了關係,但路易十八拒絕了以英語為官方語言,而是以法語為主。

經過崇尚古典文化路易十八的統治,布列塔尼亞帝國的文化精英們決定重新拾起已被法蘭西拋棄的複興第三個羅馬帝國的理想。

這種思想認為,不僅是昔日法蘭克的法蘭西和德意誌地區,連羅馬的南歐、亞洲和非洲部分也要一並奪回: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乾、小亞細亞、迦太基、耶路撒冷地區,甚至還有吉爾克斯坦和阿拉伯人的聖城麥加和麥地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