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半山腰處,族人在這裡開鑿了一個大洞,在洞裡又各自開鑿洞府居住,這也是為了出現意外情況,大家彼此有個照應。
這個山洞,深大數十丈,最寬處可以容納數百人。在洞內的各處有開辟有不少洞府,當然了並不相連,而是錯落有致,主要是沿著靈脈脈絡來開辟的。
四伯徐正信領著祖父走進了自己在此地的洞府,徐誌宇暫時無事,就在這洞內轉悠了起來。
洞穴內的石頭都是顏色都是黃紫色的,唯獨裂口處有一條石紋是青紅色,色彩潤澤,很有些龍鱗龍爪的形象。從洞頂連貫到洞底,下垂的一段像大象的鼻子,鼻子前端的孔洞可以容下手指,水從孔洞裡滴落下來,落入下方的一個小水潭裡。
說是水潭,可也有三丈方圓,一潭清水淵剩碧綠,剩不知幾許,但一眼看不到底。最妙之處在於徐誌宇感受到了微微靈氣的散發,這讓徐誌宇覺得這就是為什麼祖父要讓他買靈魚苗的緣故了。
不過他也沒有急切的就把靈魚苗就放進去,而是要等問過祖父和四伯,萬一這小譚另有他用呢?
抬頭往上看,洞頂有一個小洞穴,外麵陽光從洞穴中射進來,正好落在小譚裡,彆有一番韻味。要是晚上月光照進來,那可能就更美了。
洞內轉完他又去了洞外,剛才沒來得及好好看一下,這次有機會了。
洞外,左邊有兩個岩洞,都在峭壁的半山腰中上;右麵有石筍突立高聳,上麵與石壁齊平,相距隻有一線寬,青筍吐著紫色的花蕊,鬱鬱蔥蔥的在石筍頂上,恰好與左邊的岩洞相對,可稱得上奇絕。
徐誌宇倒是想把洞府安在左邊的岩洞裡麵去,可想來靈脈脈絡沒有經過那裡,不然彆人早住進去了,也等不到他來,而且那兩個岩洞看著都是自然形成的,沒有一點人工開鑿的痕跡,從那洞口雜亂不堪的岩石便可以看出。
站立在石台上,時間悄然而逝,遠望落日像半個圓規,遠近的峰巒,呈現出萬千青紫的景象。
耳邊傳來了族弟喚他吃飯的話語,徐誌宇才回過神來走進洞府。隻見洞內寬闊處擺放了一個圓形石桌,眾人都已入席,就等他一個人了。
平時大家都是不吃晚飯的,都是修士,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將時間浪費在這上麵,多修煉一會,增長修為他不香嗎?所以一般是用辟穀丹代替的,省時省事。
再加上這些年家族財政狀況好了不少,辟穀丹這種修士日常所需,基本上不限量供應,這樣一來,做飯吃飯的族人就更少了。實在是覺得嘴裡沒味了,才會做一頓靈穀什麼的改善一下。
不過今天不同,也算是給徐誌宇眾人接風了。餐桌上也沒有什麼過於豐盛的菜肴,就是一些蒸熟的靈穀和一些靈蔬罷了,徐生成本來已經辟穀多年了,可他不吃眾人難以下筷,所以也跟著吃了一些,不過隻吃了一碗靈米飯。
晚飯後陰雲散開,新月掛在天際,徐誌宇和祖父兩人站在回繞的石崖頂上,麵對著夜色,清朗的月光溢滿崖壁。二人都沒有說話,怕破壞了這美好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