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很適合(1 / 2)

因為裴珠泫而來。

畢竟也沒有第二種可能,王承言一點不意外。

而既然要聊,那有些話他就要先跟林均炫說明白,避免稍後出現什麼不必要的問題。

“我會儘量做到知無不言,但我們有自己的行規,可能某些問題無法回答得很詳細。”

尊重客人、遵守倫理規範、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保密、遵循意願,心理師職業操守。

彆說是經紀人,就是今天來的是裴珠泫的父母,有些問題王承言該不回答仍不會回答。

“理解。”

林均炫微微頷首,表示沒有異議。

“林經紀請問。”

達成共識,王承言送出一杯茶給他。

“Irene的情況怎麼樣?”

接住茶盅,林均炫問出第一個問題。

“Irenexi在我這裡,我一直是把她當做一位客人,並沒有把她列在病人的範圍。”

客人、病人,王承言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裴珠泫沒有達到有什麼心理疾病的程度。

林均炫聽到,似乎有鬆口氣。

不過,光是他自己放下心還不太夠。

“不知道承言xi能不能具體地說一下。”

事實上,他今天算是帶著任務過來的,如果隻是一句不是病人,他回去不太好交差。

“林經紀有壓力大的時候嗎?”

麵對他的追問,王承言這一次沒有像剛才正麵回答,而是先反過來詢問起他的情況。

“當然有。”

林均炫頓了頓,如實回答。

“那林經紀是怎麼麵對壓力的?”

得到回答,王承言又順著往下拋出一問。

“最經常的是和朋友喝酒。”

林均炫繼續回答。

“那和朋友喝酒的時候,林經紀會毫無保留地吐露出壓力來源嗎?”

王承言接著借喝酒將問題向下延伸。

“有時候會,有時候不會,分情況。”

由於職業上多少有些特殊,壓力有方便向外人吐露的,有不方便向外人吐露的。

林均炫給出的回答很真實,和「叮咚——」聲一樣真實。

該問的問完,該得到的回答得到,王承言端起茶盅小抿一口,給出對於情況的說明。

“每個人都會有壓力,每個人也都會有壓力大的時候,可不是每個人都會釋放。”

“不論是被動無法釋放,還是主動選擇不釋放,當壓力堆積到一定程度便會有問題。”

兩句話,他字字未提裴珠泫,但句句和裴珠泫的情況有關。

“明白。”

林均炫聽懂了。

因為作為經紀人,他對成員們都有了解,他知道裴珠泫就是一個不會把壓力外泄的人。

“幸好,林經紀要是沒聽明白,我也不能多說了。”

「叮咚——」在腦袋裡一響,王承言微微一笑,拿起茶盤裡的紫砂壺給茶盅續上茶。

他知道,這人還有要問的。

“關於行為療法,承言xi方便講一講嗎?”

果然,林均炫把第一篇翻過,進入了第二篇。

“這個方便。”

“行為理論認為‘沒有病人,隻有症狀’,行為療法就是消滅掉屬於症狀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封閉,那行為療法便是通過行為塑造、脫敏、放鬆等方式讓心門敞開。”

點點頭表示可以,王承言簡單地介紹了行為療法的存在理論,以及可能會用到的方式。

“多出門、去做一些平時不做的事情、養成一些原本沒有的習慣?”

實際上,昨晚在裴珠泫提到“行為療法”和“放鬆療法”之後,林均炫就簡單搜索過。

所以,王承言一說完,他便更具體地舉出幾個例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