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半島歸複,成梁之死!(2 / 2)

李成梁拎著劍,鮮血彙聚成珠,從劍尖滴落,走了一路,也滴了一路,整個人被噴薄的鮮血所染,鮮血濕透了甲胄,等李成梁出現在整頓整齊的大軍麵前時,宛如活在人間的妖魔。

殺氣衝天!

此刻。

有異心者,無異心者,都被這滔天殺意震撼的腦中一片空白,而李成梁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以最短的時間,讓所有人不敢違逆自己的意誌,就和攻入半島下達命令時一樣,展開了第二次裹挾全軍之術,道:“傳我命令,東出!”

將令之下。

沒有人敢有意見,紛紛上馬往東海的方向前去,乘坐著一艘艘大船,向著倭島的方向駛去。

向著希望的方向而去,新羅婢玩膩了,也該嘗嘗扶桑遊女的滋味了。

遠離大陸,天地任遨遊的感覺頓生,李成梁仿佛掙脫了一切束縛,放聲大笑。

半島上。

追擊過來的俞大猷,望著那一艘艘消失不見的船隻,不但沒有什麼沮喪感,反而臉色十分怪異。

控扼倭島,是大明朝最高機密之一,除了內閣閣老六部九卿和軍方大元帥、大將軍外,再無人所知。

現如今,倭島的西邊,全在錦衣衛扶持的傀儡尼子氏控製下,並在對倭島的東邊不斷進行蠶食。

毫不知情的李成梁,在匆忙逃離半島時,攜帶了能攜帶的所有武器,糧草輜重卻沒有多少,必定會著急登陸倭島,在倭島西邊登岸。

俞大猷打開了輿圖,根據李成梁叛軍出海的方向,和倭國的地理,判斷出了個位置。

“福岡!”

“快船前往倭國,通知錦衣衛在倭指揮僉事沈袠‘迎接’李成梁!”

將令下達。

有軍士立馬乘坐快帆小船攜書信前去倭島。

東邊的事,錦衣衛會解決好的,俞大猷轉身望著這片失去郡縣一千多年的半島,壯誌滿酬。

隨著華夏的崛起,自古以來的土地,再次被拿了回來,這一次,不會再丟了!

李成梁叛軍全麵逃離半島,俞大猷接手漢城、整個半島,並沒有廢多大力氣,再加上有安撫草原,如今稱為北原省牧民的經驗,一切都進行的相當順利。

得益於李成梁叛軍在半島上的“大缺大德”,半島上的土著看到大明朝軍隊的到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樣。

平壤以北的穩定和秩序的恢複,早就傳到了南邊,這下,漢城土著中的富者,當真是組織普通土著,膳食壺漿,以迎王師。

儘管半島脫離華夏治理上千年,但文化、服飾、生活等方麵深受華夏的影響,所謂的高麗語,在許多人眼中,不過是漢語方言的一種。

這種認知,就連半島上的土著都如此,在這座半島上,無數人都以會說漢語而為之驕傲,尤其是半島上的貴族,基本人人都會說漢語。

重歸王化,沒有什麼心裡抵觸,甚至有些半島上的貴族、富者,一麵在竭儘所能向大明朝表著忠心,一麵借機將兒女通過鴨綠江送入大明朝中,儘一切可能提前在大明朝安家落戶,真真正正成為大明朝百姓。

對此,俞大猷並沒有阻止,遼東鎮方麵對於湧來的半島土著也沒有過多抵製,在確認身份沒有問題後,便選擇了放人。

朝廷方麵,經過不知道多少次商議,終於對半島土著的安置有了決議,儘管高拱已是內閣首輔大臣,但他之前兩個趕儘殺絕、有傷天和的提議都被否決。

朝廷最終采取了內閣次輔大臣王崇古的提議,將半島所有土著一分為二,一半,隨著遷徙到嶺南的草原牧民前往嶺南之地,一半,則渡過鴨綠江,過去東北,就近進入草原生活。

如此遷徙,儘可能減少了朝廷方麵的支出,雖說高拱仍然不太滿意,但也勉強接受了下來。

戶部的錢糧,大把大把撒了出去。

有支出,也有收入。

李成梁叛軍的渡海東出匆忙,絕大多數的半島財富並沒有來得急轉移,朝廷理所當然就笑納了,稍稍慰籍了高拱戶部日益減少銀糧的心。

這在諸國中,頓時掀起軒然大波,大明朝在小國眼中,是龐然大物的存在,高麗王國,在小國眼中,就是“大國”了。

一方“大國”,突然遭遇了明朝叛軍的襲擊,然後就亡國了,再然後明軍將叛軍趕出了陸地,接著就將小國眼中的給“大國肢解”了?

長兩千多裡、寬幾百裡,有著幾百萬人的半島,過去上千年的曆史和痕跡,就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給儘數抹去。

這在小國看來,不亞於蒼天的手段,畏威而不懷德的本性下,驅使著僅剩十二個不征之國駐大明朝國使紛紛呈上國書表忠心。

年底增加朝貢,就不年底了,從此刻起,就往大明朝朝貢獻禮。

安南國內的象兵,本來被譽為國兵的存在,安南國王不惜讓兵士下象,湊了一百隻馴服的白象即刻送往雲南,再從雲南送往京城。

除倭國以外,其餘十小國也在積極備禮、獻禮,大量寶物、香料輸入大明朝。

珍珠、瑪瑙、胡椒、蘇木等物品在大明朝的價格,一日跌過一日,暴跌!

……

倭島,福岡,海邊。

一些尼子氏家軍偽裝的漁民,正愉快的收獲著魚獲,展開漁網曬網,一派平靜生活的景象。

尼子氏家督尼子義久就在錦衣衛指揮僉事沈袠的身邊,小心打量著沈袠的神情,想說什麼,可又不敢。

那模樣,哪有半分倭島西國霸主的氣勢。

通過千裡鏡,沈袠已經觀察到遠處海麵上的船隻,放下了千裡鏡,瞧見了尼子義久的模樣,皺了皺眉,道:“有話就說。”

尼子義久訕訕一笑,道:“僉事大人英明,請恕卑職大膽,此戰過後,能否請僉事大人代為呈奏陛下,降下天恩,在尼子氏中增添幾位錦衣衛?”

尼子氏的順服。

得到了應得的獎勵,尼子義久被封授為錦衣衛千戶,其嫡子在這幼小之時,便被送往了京城生活,以後會繼承尼子義久官位、功勞的一切。

換句話說,尼子義久現在不是倭人,而是正兒八經的大明朝人。

人過得舒服了,也想拉拉身邊的人,尼子氏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家將,都在等著天朝賜福,陛下恩典,為自己和子孫後代改改身份。

沈袠盯著尼子義久看了一會,也瞅見了尼子義久身後,一些看似在眺望海麵,實則在豎著耳朵聽話的尼子氏幾名家將,對於這些心慕中華的倭人,點點頭道:“此戰優異者,當名入錦衣衛。”

“謝僉事大人!”尼子義久感謝道。

身後那些家將也湧現出難以抑製的興奮之意。

李成梁叛軍的船隻靠了岸,先殺了那些裝扮成漁民的人,準備正式朝倭島內進發。

但就在李成梁叛軍全員登上海灘,沈袠閉上了眼睛,默念道:“三!”

“二!”

“一!”

“起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