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新官上任(1 / 2)

於是乎,在場這群吏部官員更一下子愣住了。

近二十根木頭樁子密密麻麻矗在那裡,直勾勾望著空蕩蕩的大門方向,硬是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都是什麼情況?

眾人皆雲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這家夥倒好,跑來嬉皮笑臉地寒暄一通,然後掉頭就走了?

可關鍵是……

好歹也是一群有階有品有身份的朝廷官員,還是手握實權的那種,卻跟那些山野市井長舌婦那般,聚在一起滔滔不絕說一個年僅二十出頭的小兒的是非,還張嘴就大罵什麼“狂悖無知小兒”,叫嚷著要群策群力對付人家……

被人家逮個正著,就已經夠尷尬夠有失體麵了。

結果,人家非但不慍不怒,反倒還和顏悅色笑眯眯的,還熱情招呼大家繼續。

還說什麼……就喜歡這種所有人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氛圍,感覺很舒服?

這是不是未免太侮辱人了?

半晌,倒是那位太子仆寺丞鄭文才的遠房表親,率先反應過來。

顴骨高高凸起的黝黑老臉,唰的一下漲得通紅,一手指著大門方向直哆嗦,語無倫次,“這,這……”

旁邊一名中年官員,卻是狠狠一跺腳,“唉,這都叫什麼事呐,丟死人了!”

“咱們剛才說的那些話,他怕是全聽進去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而那位須發皆白的老頭,卻是滿麵羞憤之色,渾濁雙眼使勁向外凸起,“你們不懂,他這就是無形之中,先給咱們所有人一個下馬威呀!”

“欺人太甚!狂妄小兒,實在欺人太甚呐!”

“若不是官職在我等之上,又深得陛下恩寵,老夫今日,豈能由得他這麼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如此猖狂放肆?”

……

而此時,王修王侍郎又何嘗不是滿肚子苦水無處倒?

說實話,直到現在,都還想不明白,那狗皇帝到底是哪根神經搭錯了線,亦或是起了什麼壞心思,怎就非得逼著自己上任太子伴讀的同時,還兼著這麼個吏部右侍郎的職務。

就算是前世那些黑心資本家,拚命壓榨剝削勞苦大眾,也沒他這麼乾的呀!

難不成這偌大的大康朝廷,就找不到一個比本老爺更合適的,可上任吏部右侍郎的人選了?

況且,狗皇帝就算要使勁壓榨,抓著本老爺這麼一棵鮮嫩的韭菜使勁割,非得在六部衙門中塞個職位讓老子乾……可能不能換個部衙?

實在不行,禮部也可以啊!

那是本老爺新任老丈人唐明的地盤,那才是摸魚混俸祿的好去處。

至少昨晚還跟唐嬌,在被窩裡你儂我儂感情深得很哩!

還真彆說,彆瞧著那妹兒以往從來都是一副嫉惡如仇女俠風範,還腦子卻根弦的樣子,可自從大婚娶過門,一個被窩裡摟著,那副又嬌羞無限又粘人的勁頭,實在令人欲罷不能呐!

而朝中誰人不知,這吏部與工部農部一樣,從來都牢牢掌握在那右相曹牧手中?

十餘載的苦心經營,就算用屁股想也知道,這吏部衙門從上至下,早已是鐵板一塊。

倒不至於說,從上至下大大小小官員,皆如那左侍郎吳正德,要麼出身曹家宗親,要麼拜入曹賊門下做了門生……

一般身份的人,倒還真不夠資格,攀上當朝右相這棵參天大樹。

可至少,摘下絲瓜連著藤,不聽話不懂事的,恐怕早已淘汰出局。

更重要的,滿朝上下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誰人不知,那曹牧老賊與吳正德,從來都跟本老爺不對付,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的?

我這麼一個柔弱小男生,朝中又無人脈又無根基,還臭名昭著人人喊打的,跑來這吏部當差,以後還能有好日子過?

尚書大人暫且不說,僅僅吳正德,恐怕都夠老子喝一壺的。

右侍郎這麼個官職,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

雖說看著似乎還頗有實權,名義上是與左侍郎一起,輔佐於尚書大人,統領整個吏部諸多事宜……

可也架不住上麵故意刁難,下麵郎中員外郎與各主事陽奉陰違啊。

成個擺設空架子倒還無所謂,反正老子也沒指望乾出多大個名堂,然後平步青雲再往上爬一爬。

權勢名利皆為雲煙,摸魚混俸祿才是主旋律!

可要是最後慘遭陷害,落得個惹火燒身鋃鐺入獄的下場……那就虧大了!

唉,歸根結底,那狗皇帝腦子有病。

身為右侍郎,整個吏部衙門僅次於尚書大人與左侍郎的實權官員,自然有一間專屬辦公的值房,而且規模還不小。

不僅如此,按照建製,還配備有四個專屬的典吏,隻聽從他王老爺吩咐。

說白了,倒更像是智囊秘書與助理,負責協助侍郎大人,做一些卷宗文書的查閱摘錄以及上下級協調傳話的活,當然也包括端茶遞水。

本來按照常理,新官初次前來到任,皆需先去求見拜會上官,這是情理也是規矩。

可聽聞尚書大人,自從一大早被曹牧傳去議事,不知何時才會回衙門。

況且,對這位素未謀麵的頂頭上司,也沒什麼了解,除了從趙太白口中得知,其名為舒渠梁,其餘一概不知。

至於左侍郎吳正德……

好吧,捫心自問,其實還真有點期待,去見一見這位昔日宿敵,可又實在害怕,萬一到時候沒忍住,把人家給摁在地上打一頓!

這樣不好,畢竟當爹的人了,而且還躋身當朝四品大員了,要斯文,要儒雅。

當然,也更沒什麼心情,又回去典正堂內,聽那幫郎中員外郎與主事,群策群力一起頭腦風暴商討如何對付自己,到底討論出個方案來沒有。九九小說

因此接下來一整天,王老爺也隻是將自己關在值房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無非隨便翻一翻往日各司機構按照慣例,呈上來的各類卷宗文牘,或者研究學習一番,從趙太白手中得來的那兩本栩栩如生的聖人學問。

悠哉悠哉,倒也樂得清閒。

時間轉眼,已是半下午,臨近下值。

可沒想到,這時,卻有手下典吏來報,說是員外郎莊重前來上呈摘錄整理的卷宗,且有事求見。於是乎,在場這群吏部官員更一下子愣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