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身邊人的耳濡目染和經曆了種種事情之後,會逐漸生成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有些人的觀念相似,就會顯得格外契合。
而有些人的觀念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就會出現無法溝通或者交流不愉快的情況。
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哪一方有錯,隻是他們不適合做朋友而已。
在場的不論是葉蒔蘿還是短發女人,誰也不知道這本書已經故去的作者是什麼性格又是什麼三觀,自然也就很難按照作者的角度去推測故事的發展。
這和考試不同,沒有固定的答案,也沒有參考書可用。
如果要指望自己的三觀剛好和作者的相似,能從十個選題裡選擇出屬於作者的選項,可能性太低太低了。
還不如指望用自己的邏輯推理估算接下來的故事發展走向,然後選擇一個不會太壞的結局。
反正書說了,最後的結局是根據玩家選擇的選項生成的符合邏輯的結局,隻要問題不是特彆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總能推算出一個不壞的結局出來。
四個選項裡,除了作者的選項之外,其他的選項應當也有可以生成好結局的選項。
既然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那麼贏了也不意味著那個選項就是“正確”的,輸了也不意味著選擇其他選項就一定是“錯誤”的。
這裡麵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所以葉蒔蘿認為,如果有玩家選擇了相同的選項,也沒必要在較量當中耗費太多的精力,而應該在輸了之後去選擇第二個可能會是好結局的選項。
這就是她對短發女人提議用猜拳來作為較量方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