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書記,你的想法我現在是理解了。”
紀元海聽項誠先說完之後,看著他這副想要從自己這裡得到肯定回答的模樣,也不再裝作不明白。
“你的意思是,三百萬用在發展望灘縣本地農業上麵,絕對是杯水車薪;而用在民生改善方麵,則是立竿見影收到效果。”
項誠先見他這麼說,笑著點頭:“不錯,就是這個意思。”
“李縣長,你說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李三德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說道:“項書記考慮的當然是對的,解決目前的民生問題的確很重要。元海同誌想的當然也不算錯,把望灘縣的農業發展好,是我們所有人努力的方向,也是咱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願。”
項誠先看著李三德,臉上依舊帶著笑容。
“李縣長水平就是高,方方麵麵都考慮的周到。不過,咱們做事情,終究要有個選擇……”
項誠先說到這裡,沒再說下去。
無論如何,他是這個屋內三個人中的領導,再繼續過於直白的要求,那就太不合適了。
紀元海一臉沉思,沒有表態。
這就有點不太給麵子。
一般來說,領導一個選項,伱一個選項的時候,你難道不應該主動說“我自己考慮不周,還是領導你想的辦法更好”嗎?
現在紀元海如果這樣主動表態,那麼一下子就變成“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李三德見到紀元海這副模樣,看著項誠先臉上笑容漸漸凝固,心說真要擺明了扯破臉,大家臉上都不好看,還是我多說兩句吧。
他開口說道:“項書記,你剛才說的,三百萬預算可以讓十五萬人口兩到三年內比較安穩,指的是哪方麵?”
項誠先便又笑了一下,目光看著紀元海,口中對李三德解釋:“咱們望灘縣的百姓,是一向能吃苦的;今年到了這個時候,夏糧已經下來了,他們精打細算,怎麼也能勉強堅持到過年。”
“如果每人能夠獲得十五到二十塊錢,那麼一家人就基本能夠拿到六十、八十甚至一百以上。有了這筆錢,他們明年過了年,也能撐到夏糧之後還能有剩餘。”
“樂觀一點想,這一筆錢就能成為他們家庭的活水,讓他們窘迫的情況大大改善,明年甚至於後年,都可能不再需要我們操心他們的生計問題,甚至於有可能通過勤儉節約,扭轉家庭的生活困難,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說到這裡,項誠先看到紀元海笑了一下,便收斂了笑容。
“紀副縣長,你感覺我說得對嗎?”
他年齡已經五十多,又是基層磨上來的,紀元海這一點笑容就讓他窺到了紀元海的真實心意——這個膽大包天,靠山不明的小年輕,分明是不讚同這個想法。
紀元海也意識到項誠先這位老書記有著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也許他一些新觀念比不上,但是他的能力絕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