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豆腐確實已經有了,但是卻並不常見,現在的豆腐還屬於貴族食物,主要的吃法是撒糖或者蜂蜜。
去年劉備的“企業年會”上張溪就見到過蜂蜜豆腐,被劉備端上來招待麾下將官的,還屬於一種嘗鮮的食物。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豆的產量不如粟米和水稻,種植不廣。
大豆雖然很早就被列入了五穀,但它的產量跟粟米和水稻真的沒法比。
這年頭的主食是粟和稻米,一般北方吃粟米,南方吃稻米,而且種植簡單,產量不低,因此這兩種糧食種植的最為廣泛。
而豆,麥,兩種,因為產量比不上粟米和稻米,種植的就相對較少。
還有一個問題在於,這個時代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怎麼吃這兩樣東西。
這年頭的大豆和小麥是直接放水煮熟了就吃的。
大豆吃多了會腹脹,放氣,而小麥煮成的麥飯則會變得難以入口。
因此,大豆製成的豆腐隻在貴族階層流行,吃的也是一個新鮮勁,並不是當成一種主要的食物。而麥飯這東西,隻有窮苦百姓才會吃,稍微有點條件的百姓家裡都是以粟米粥為主,實在沒得吃了才會去吃麥飯。
而張溪今天要做的,就是把大豆作成豆腐腦,把小麥作成麵條。
這兩種做法其實並不難,也不算是什麼驚世駭俗的創新......比起沙子燒玻璃這種事兒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小七寶雖然驚奇,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妙的地方。
畢竟隻是多了一道加工手續,用石磨把大豆磨成豆漿和用石磨把小麥磨成麵粉而已。
點豆腐的石膏是在藥材鋪買的,這年頭石膏是屬於藥材的一種,很容易就能買到。
發麵的活比較麻煩,因為沒有沒有酵母粉,張溪隻能讓麵團在熱乎一點的地方自然發酵.....也不知道發酵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正好,因此做的麵條的口感多少有點奇怪。
但小七寶已經驚為天人了。
畢竟吃多了粟米飯,第一次嘗試到這種食物,新鮮感帶來的享受是很刺激感官的。
至於豆腐就更不用說了,這是屬於貴族才能品嘗的食物,小七寶都已經把豆腐當成是天上才有的東西,能吃到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反正這年頭普通人的思想,現代人是很難去共情的。
關起們來就著豆腐吃麵條,怎麼想都寒酸的一頓飯,愣是讓小七寶吃出絕世美味的感覺。
吃完了麵條居然還把碗給舔乾淨了......張溪表示不能理解。
至於麵條和豆腐的做法,張溪簡單的告訴了小七寶,為的是以後讓小七寶做給自己吃......結果小七寶當場跪下就給張溪磕頭,哭的稀裡嘩啦的,說啥都不起來。
還是那句話,張溪真的很不理解小七寶,但眼看著小七寶的忠誠度好像要爆棚了,這事兒暫時就不去考究他,直接上床睡覺。
隔天,張溪帶著小七寶一起,出門去給人拜年。
首先去了村老家裡,送上了羊肉乾,村老樂的眼睛縫都快看不見了。
按照《禮記》規定,平時村老可不夠資格吃什麼羊肉,隻有在過年的時候可以破例接受羊肉的饋贈。
當然,是不是私底下偷吃這個管不住,但這次是可以光明正大收羊肉的,所以村老彆提多高興了。
再一個,劉使君是現在新野的實際統治者,而劉使君來了以後,新野百姓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導致劉備在新野的聲望很高。
而張溪又是劉使君麾下的官員,過年特意來拜訪村老,這讓村老也顯得很有麵子。
按照規矩拜訪,行禮,交談,吃飯......一場拜訪下來,就已經到了中午了。
告彆了村老,張溪帶著小七寶一起,再次去村中拜訪自家房東。
漢朝時期還是兩餐製,早上九點一頓,下午四點一頓,中午沒飯吃,因此也不存在中午去拜訪的話會打擾彆人吃飯。
而自家房東的家就離的村老家不遠。
鄧家村裡的居民大多數都姓鄧,房東也不例外。
而根據村老介紹,房東本是當初鄧家分家南遷前留下來的話事人,一輩輩的傳承下來,到了如今這一輩,因為話事人早逝,隻留下孤兒寡母,因此村中才有現在的村老來主持大局。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租給張溪的房子是鄧家村祖產,而房東卻不是村老的原因。
至於這裡麵是不是有村老借機欺負孤兒寡母的嫌疑......張溪不得而知。
即使知道了也沒法主持公道,因為在這個年代,這屬於人家家族的私事,外人無權插手。
不過張溪該儘的禮數還是要儘到的,因此登門造訪了房東家。
漢末時期對女子的限製並沒有明清時期那麼嚴格,但一個寡母帶著一個孤兒,確實很多時候都不方便,能不出麵儘量是不會出麵的。
之前簽租賃協議,有村老見證,會到衙門備案,主人家不出麵問題也不大。
但這次張溪登門拜訪,作為女主人的鄧夫人卻不能不出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