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火箭(1 / 2)

博望是一個地名,並不是一座山坡的名字。

但博望這個地方確實地形險要,而且是通往新野的必經之路,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確實山林茂密,哪怕是可以行軍的官道,也是淹沒在山林裡的。

官道左右有山有林,中間可以行軍的大路又窄,隻能容納五騎並行,一旦曹軍進入博望,確實容易形成一字長蛇陣,一旦被截斷,則收尾不能相顧,很容易陣型大亂。

而且這麼做,可以最大程度的讓劉備軍避免與兩萬曹軍主力硬碰硬。

畢竟博望這個地方狹窄,曹軍隻要進入博望,就勢必成一條長隊行軍,而一旦遭遇攻擊,很容易被分割切斷,隻有一部分士卒能麵對劉備主力,另一部分無人指揮之下,士卒前進後退不知所措。

這樣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削弱曹軍的兵力優勢。

再加上現在是秋季,山林乾燥,這要是引火用火攻,兩邊不是山就是林的,曹軍連逃都沒地方逃。

逃上山?!

彆逗了,山上都是劉備軍,居高臨下不說,一陣箭雨下來就沒幾個能活命的。

逃入林?!

這個可以,但這年月的山林可不是後世稀稀疏疏的那樣就幾根木頭,樹林茂密的很,進去了視野都不超過十米,林中野獸也多的是。

而且一旦逃入林,能不能出山先不說,起碼短時間內是無法再回到曹軍大營裡了,這樣也相當於是削弱了曹軍的戰力。

所以隻要夏侯惇不傻,他一定會驅趕士卒轉身打通來時的道路,會合自己剩下的士卒,統一指揮,這才有翻盤的希望。

畢竟劉備兵少,不可能做到全部封死博望,後退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隻是這次呢,諸葛亮可沒打算就這麼輕易的放過夏侯惇。

“三將軍,你率本部一千兵馬,先埋伏於安林之內,隻待火起,便殺向曹軍後路,務必切斷夏侯惇於曹軍後路的聯係......此事事關重大,還需三將軍多多用心。”

諸葛亮一臉鄭重的下達著軍令,而張飛想了好一會兒,這才上前,不情不願的接過了軍令。

至於張溪麼......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諸葛亮。

說好的“諸葛一生唯謹慎”呢?!

這不對吧,這個諸葛亮.....怕不是假的吧?!

你要是按照演義上那麼走,張溪在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肯定不會跟張飛關羽似的半信半疑,回頭勸一下張飛啥的,還能幫你圓個場。

可諸葛亮現在的這個軍令,跟演義裡完全不一樣。

演義裡諸葛亮隻是讓張飛跟著截殺一下夏侯惇,並沒有要張飛截斷夏侯惇退路的意思......這是兩個概念。

至少在張溪看來,這個軍令很不合理。

讓張飛帶領他的本部兵馬,冒著被曹軍前後夾擊的風險,死守夏侯惇後路,方便前方關羽軍隊圍剿夏侯惇。

這要是操作好了,說不定還真的能一舉擒獲這位曹軍大將。

但如果操作不好,會賠上張飛整支軍隊,甚至張飛本人的性命的。

這也太冒險了。

不管在演義上還是曆史上,也不管博望坡之戰到底是誰指揮,夏侯惇雖然敗了,但都是潰敗並不是被圍剿.....怎麼現在諸葛亮的心這麼大的,想著要生擒了麼?!

而且這麼做,目的是什麼?!劉備又能獲得什麼好處!?

難不成是為了徹底激怒曹操,讓他不管烏桓,提前率兵南下?!

先不說這麼做對劉備沒有任何好處,就說曹老板吧,怎麼想曹老板也不是這麼意氣用事的人......所以抓個夏侯惇又有什麼意義呢?!

諸葛亮的這個計謀,明顯是有著什麼後招的,但是什麼,張溪琢磨不透。

嘛,這些高層決策的事情,張溪暫時不知道,他現在要琢磨的,是怎麼幫張飛完成這個任務。

要殺入曹軍後路,切斷曹軍後路與夏侯惇之間的聯係,這事情並不好辦。

如果跟演義一樣,夏侯惇帶著李典、於禁兩個人一起跟著前軍一起行動,那這事兒倒也不難。

一群沒有指揮的曹軍,就是烏合之眾,隻要注意攔截夏侯惇指揮的逃命大軍就好。

但如果是跟曆史線那樣,李典並沒有在前軍,而是在後軍......這事兒麻煩大了。

夏侯惇不是啥了不起的將軍,但李典這個人,卻是一個真正的將才。

這人心思細膩,而且指揮軍隊有方,不是一個莽夫般的夏侯惇可以比的。

再一個,一千人插入一萬多人大軍的後路,就算張飛的士卒們練了鴛鴦陣,張溪心裡也沒底......這要是萬一沒攔住,那個諸葛借題發揮的話,事情就麻煩了。

也幸虧自己拉了一把自家主將,這要是咋咋呼呼的上去立個啥軍令狀的,不是憑白的讓諸葛亮立威不說,還要倒欠人家一個人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