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等到襄陽那邊集結好了大軍,從南郡方向沿江而下,截斷自己的後路,陸上再進攻下雉和蘄春.......自己雖然有把握能撤退,但這次出兵的戰略目的就泡湯了。
要不要借機見好就收,反正也擊敗了江夏水軍,逼迫水軍沉船截江了,短期內江夏要恢複水軍戰力不太可能,等以後時機合適了再來進攻江夏好了。
反正江夏也不可能一直截江,等自己退兵了,江夏自己都會主動疏通長江水道,等自己下次再來,江夏可沒有那麼多的船用來沉了。
唯一可惜的是,這麼退兵的話,好像沒啥太大的利益,不夠回去搪塞那麼江東世家的......上次撤退的時候把下雉和蘄春搶的有些狠了,現在這兩縣啥都沒有。
但周瑜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有眼前,還有江東的整體利益,孫權的利益,他本人的利益......因此,周瑜確實很糾結,要不要退兵。
而就在這個時候,周瑜接到了後方急報,說是有江夏軍從陸上而來,直撲下雉和蘄春兩縣,領兵者乃江夏主簿黃射。
一個黃射,還不足以讓周瑜感到威脅,下雉和蘄春兩縣的防禦措施,他也準備的很充分,特意留了蔣欽和徐盛兩人駐守,周瑜不覺得一個黃祖之子能威脅到自己的後方。
但黃射這個時候突襲自己的後路,多少讓周瑜感覺事情不太對。
自己從出兵攻略下雉到現在,已經快兩個月了,不管怎麼說,襄陽那邊應該是已經知道了,甚至有可能,襄陽已經出兵來救援江夏了。
畢竟現在的江夏太守是劉表的兒子,可不是黃祖這個刺頭,周瑜不相信劉表會看著自己兒子被圍攻卻不發兵救援的。
所以,這個黃射的到來,到底是江夏軍為了解鄂城之圍的自救行為,還是荊州軍大規模來援的前軍?!
如果說,隻是江夏軍的自救行為的話,周瑜根本不怕。
一來是對自己的後軍,對蔣欽和徐盛有信心,另一個,江夏水軍的船都在江心呢,沒有船,江夏水軍拿什麼堵截自己的後路,自己完全可以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
但如果是荊州軍來援的話,這就需要周瑜仔細考慮了......南郡和襄陽的水軍雖然戰鬥力一般,但堵截一下後路還是能做到的,如果荊州軍來援,自己搞不好還真有後路被斷的可能。
周瑜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不能大意。
一方麵命令蔣欽和徐盛堅守下雉和蘄春兩縣,跟自己保證後路通暢。
另一方麵,周瑜打算做一次最後的嘗試。
他命令全軍,收拾軍械物資,拆除營寨,準備退軍。
江東軍一萬多人呐,連上還能動彈的傷病啥的,有一萬六七千呢,這麼大規模的營寨要拆除,要準備撤兵,鄂縣怎麼可能察覺不到。
接到哨探回報的陳到和魏延,當即就向張溪請戰來著。
尤其是陳到,他算算日子,這應該是黃射已經度過長江,向下雉和蘄春兩縣發動進攻的時候了,這時候江東軍肯定是因為後路被襲擾,所以不得不退兵。
如果這時候出城追殺,說不定能獲得一場大勝。
本來張溪也覺得江東軍的退兵不像有假,畢竟連營寨都給拆了,總不能讓大軍睡在野外吧......這年頭可沒有什麼睡袋,野外也到處是野狼等野生動物,沒有營寨保護很危險的。
但陳到一說這可能是黃射進攻下雉嘛......張溪頓時不著急了。
就黃射那兩下子,能有這麼快的擊破兩縣,威脅江東軍後路?!
再說了,沒有水軍的配合,你威脅個毛線啊,站在江邊看人家大船遊行麼?!
所以,張溪判定,這是周瑜的誘敵之計。
理由?!
沒有理由,周都督就是這麼善於用計的人。
《三國演義》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周瑜的光彩就算羅貫中拚命黑也掩蓋不住......反正張溪覺得,就周瑜的智商,假裝撤軍然後設下埋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他周瑜想學劉備,張溪可不想當夏侯惇。
再者說了,張溪的主要目的是守衛鄂城,並不是擊破江東軍......小心無大錯,守好城池就好。
而江東軍,拆營寨拆了三天,到了第四天,全軍登船撤退,完全撤離了張溪的視野。
一直到這個時候,張溪這才小心翼翼的派出了哨探,前往探究江東軍的動態,結果哨探回報,一直到鄂縣和下雉的交界處,才勉強能看到江東戰船遠去的身影......這次是真的撤退了。
即使如此,張溪依然不敢大意,派出哨探一邊繼續查探,一邊派人前往江北的邾縣,通知邾縣守軍加強戒備,防止江東軍以疑兵計撤退,實則是跨江繞路的去進攻邾縣。
雖然這種可能真不大,等於是自己往江夏守軍的中心撞,有被包圍的可能......可萬一周瑜想來個“中心開花”啥的呢?!
就這樣依然謹慎的守了十幾天時間,張溪沒等來周瑜大軍,倒是把公子劉琦給等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