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江東輿論(1 / 2)

跟《三國演義》裡寫的不太一樣,這時候的江東,並不是武將要戰,文官請降。

這隻是羅貫中這個元末明初文人,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從而進行的假想而已,其實這個時候,江東也有文官主戰,也有武將要投降的。

如果非要分的話,應該是大部分江東世家出身的文官武將主張投降,大部分淮泗集團出身的文官武將主張抗曹。

隻是,柴桑到底是江東世家的底盤,外來的淮泗集團再怎麼經營,也比不上根深蒂固的江東世家的影響力來的大。

孫權也是受困於此。

他本身是想戰的,不然他也不會來柴桑,要知道他以前都是呆在吳郡的,哪裡才是他的郡治所在。

放著安穩的老巢不呆,跑到靠近前線的柴桑,這還不能明孫權的態度麼。

但他又不能不考慮江東世家的感受,如果江東世家真的在他出兵抗曹的時候在他身後使絆子,或者直接投降了曹操,對他進行兩麵夾擊,那他才是真的麻煩大了。

因此,孫權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當眾表態要對抗曹操。

柴桑集市上是戰是降的討論,本身就是孫權授意的淮泗集團和江東世家在爭奪輿論控製權,目前來看,還是江東世家稍勝一籌。

諸葛亮了解了這些輿論情況後,心中有了決斷,明白該用什麼樣的辭去服孫權了。

然後,諸葛亮和張溪什麼都不做,選擇了在館驛內安坐,坐等魯肅的消息。

但魯肅也沒有給諸葛亮帶來什麼好消息。

魯肅回稟孫權後,孫權本來是打算立刻召見諸葛亮和張溪的,但遭到了一眾文臣武將的反對。

到底,還是戰和降的那一套,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當著孫權的麵直接吵了起來。

這個時候孫權當然沒有辦法召見諸葛亮,自己內部事情都沒有搞定了,這要是貿然召見諸葛亮,那不是給外人看笑話麼。

因此,孫權暫時擱置了召見諸葛亮的想法,先想辦法理順自己集團內部的這些矛盾。

而且孫權心裡也多少有點沒底.剛剛收到曹操的書信,他帶了八十萬水軍,要“與將軍會獵於江夏”。

這話誰信呐!!!

你到底是找我去會獵江夏的劉備,還是準備摟草打兔子,連我一起收拾了我會看不出來?!

但問題就在於曹操真的有八十萬大軍的話,他都不用摟草,直接可以打兔子了,還是碾壓式的,直接把兔子窩都給端了那種。

整個江東加起來,包括世家大族的私兵全部調用起來,也就十萬左右,曹操如果真的有八十萬大軍.這個量級差,孫權真的要好好的考慮一下。

更何況現在這些世家大族還不同意出兵,孫權真正能掌控的,也就是隻有那麼五六萬人而已。

這時候的孫權,其實在地位上是很尷尬的。

雖然孫權是實際上的江東之主,但在官麵上,他隻是討虜將軍,會稽太守還是曹操封的。

討虜將軍是雜號將軍,根本不入流,跟劉備的左將軍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會稽太守撐死了也就是跟其他郡縣太守平起平坐而已。

因此,從官麵上來,孫權沒有號令江東聽命的法統資格。

具體到現實,江東諸郡縣確實以孫權為主,但各地世家對孫權還是保留著一定的戒心的。

畢竟,當初孫策借用淮泗集團的力量進入江東,平定江東郡縣的時候,可沒少對江東世家打壓和殺戮。

現在孫策也沒死幾年,淮泗集團的力量也依然強大,江東世家也怕孫權安穩了幾年後也學他那個殺千刀的哥哥,再次對江東世家大開殺戒。

因此,江東世家現在對孫權,是表麵上服從,也會派遣子侄入仕孫權,但對孫權的戒心依然沒有完全散去。

所以,孫權一時間還真的沒辦法拿這群牆頭草的世家怎麼樣,總不能學自己那個剛烈的哥哥,再次跟江東世家翻臉吧?!

孫策的結局已經告訴孫權,這年頭跟世家大族翻臉的後果有多嚴重,要不是他臨危受命的穩定住了局勢,這個江東現在姓不姓孫都不好。

孫權很猶豫,他想抗曹,不想讓江東基業就毀在自己的手裡,也不想跟劉琮似的,明明有一戰之力卻打都不打的選擇投降。

但江東世家的情緒必須照顧,也必須先穩定好江東世家的情緒,所以孫權一直是在裝作猶豫,其實在拖時間,他在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回來。

至於諸葛亮,暫時先安置在館驛吧,反正也不缺這幾的時間了。

諸葛亮倒是也不著急,在大致了解了現在柴桑城內的輿論氣氛後,他倒也安心的呆在驛館裡,跟張溪和陪同的魯肅一起談地,暢聊下。

魯肅也是在這個時候,徹底了解了諸葛亮的人品學識,性格處世,深深的為諸葛亮所折服。

至於張溪,魯肅也很意外,這個人對下名士名將的了解程度已經超乎了想象,哪怕是身在邊陲的士燮父子,他居然都能有所了解這又是一個擅長品評人物的奇才。

跟這樣的人呆在一起談地,品評下英雄,倒也暢快。

隻是這個暢快日子沒持續幾,很突然的,江東名士張昭派冉館驛來下拜帖,邀請諸葛亮和張溪參加張昭主持的江東文會。

魯肅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這群江東世家的人,大概是在孫權那邊遲遲得不到明確的答複,打算釜底抽薪,先搞定諸葛亮,最好直接把人趕回江夏去最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