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跟鄧艾聊過了。
小鄧艾先是請師父原諒自己私自向他人請教的事兒,畢竟這事兒確實有點犯忌諱的,如果遇到小心眼的師父,會生氣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張溪沒那麼小氣,他教不了小鄧艾武藝,本來也是要幫小鄧艾專門找武術老師的。
在發現自己師父沒有真生氣之後,小鄧艾也很坦然的表示,自己真的跟魏將軍很合得來,魏將軍也願意教授自己的武藝,所以還請師父成全。
當然,如果師父不同意,作為弟子的小鄧艾也不會有二話,會立刻斷絕跟魏延的來往。
畢竟小鄧艾也是知道誰跟自己更親,更知道自己師父跟魏延將軍不是很合得來的。
而張溪呢,思考了好一會兒,才囑咐小鄧艾。
跟那個匹夫學武可以,但除了武藝方麵,那個匹夫不管說什麼,小鄧艾都不要聽.理由很簡單,你看看那個匹夫的人緣,除了主公看重他以外,跟誰能搞好關係了?!
學武藝可以,但是學做人,還得跟你師父我好好的學。
小鄧艾立刻給師父磕頭允諾,然後開開心心的去找魏延學武藝去了。
張溪依然有點不太放心,但是呢劉備已經到了涪城了。
劉備和劉璋約好了,雙方在涪城會盟,互相敘一下同宗之情。
然後劉備就私下找來了龐統,張溪,法正三人,商量一下對策。
這時候的法正,已經取得了劉備的初步信任,可以參加決策圈的會議了。
劉備的本意,是想跟三人商量一下怎麼應對劉璋,儘量從劉璋手裡多要點好處。
剛剛進入蜀地,劉備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立刻就想進攻成都,占據蜀地。
但龐統則不然,因為在龐統看來,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趁著劉璋來涪城麵見劉備的機會,設計扣押劉璋,然後揮軍直取成都,這樣大事就定了。
法正對此,表示了支持的態度。
從他在江陵跟劉備說了取益州的話之後,法正就不把劉璋看成是自己的主公了,而且以法正的性格,也不會有這麼多的顧慮。
但劉備想了很久,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此大事也,不可倉卒。
第二,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換句話說,劉備拒絕了龐統的建議。
劉備還真的不是因為仁義的人設才不那麼乾的,而是覺得龐統太急了,攻取一國,哪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即使扣押了劉璋,他劉備對蜀地世家和百姓都沒有恩信,而劉璋父子好歹經營了益州這麼多年,總有一些願意為他效死力的人吧。
萬一扣押了劉璋,蜀地世家或者將軍們覺得劉備這人不講道義,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立劉璋之子作為代理人,聯合起來把守關隘,就憑劉備現在帶進來的這些士卒,也根本沒法打到成都。
就算打進了成都,占據了蜀郡.巴蜀之地很大,光劉璋的地盤就有三郡,打下蜀郡,另外兩郡不服的話,劉備就等於是陷入了另外兩郡的包圍之中。
所以這個事情,得慢慢來。
龐統還想再勸,畢竟劉璋在巴蜀不得人心,這時候冒險,說不定有奇效。
但張溪卻在這個時候出麵,跟龐統講了一個很熟悉的故事——楚懷王武關會盟。
楚懷王是不是昏君,這個咱不好說,感覺毀譽參半吧。
但楚懷王去武關跟秦國國君秦昭襄王會盟的時候,被秦國扣押,然後老死秦國,這事兒傳到楚國,原本對楚懷王不滿的人都“心懷悲切”,導致近百年後,秦國要滅楚,楚國人都記著這筆賬,奮起抵抗,讓老秦人費了老鼻子的勁。
這要是劉備真的扣押了劉璋,又怎麼確定蜀地的人不會“心懷悲切”呢?!
至於說劉璋不得人心.說句難聽點的,你又怎麼能確定的呢?!
好吧,就算有法正,張鬆等人的例子,但那其他人呢,其他的東州派和世家,難道都是心向劉備的?!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張溪當麵詢問法正,是不是所有的益州本土勢力和東州派都希望劉璋下台.法正隻是默然不語。
看吧,法正也不敢保證的。
劉璋真的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更不是一點手段都沒有的白癡。
要是那樣的話,劉璋還能繼續安坐在成都城裡,當他的益州牧麼?!
不會真的以為劉璋是一個沒用的暗弱之主吧?!
劉璋雖然是子繼父位,但他剛一繼位,恩信未立的時候,就遭遇了一場席卷一郡的叛亂。
知道叛亂的人是誰不?!
海賊王甘寧。
是的,甘寧是被劉璋借用趙匙的力量,擊敗後趕出益州的。能擊敗甘寧的人,怎麼也不能說是無能之輩吧。
而且在平息了叛亂後,趙匙這個幫助劉璋坐穩位置的最大功臣,在意識到劉璋也不是省油的燈後,也發動了叛亂,而且趙匙當時握有大量的兵權,他的叛亂,劉璋是處在相當被動的情況下的。
結果劉璋以少打多,硬是平定了趙匙的叛亂。
這樣的人物,伱覺得他會不在各地安插心腹,而各地世家,真的會那麼齊心的盼望劉皇叔駕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