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現在是一郡太守了,終於不用跟彆人商量再發動徭役了,也不用再為了一點點小小的徭役份額,被人趕出太守府了。
想想就爽。
嘛,不提張溪這沒出息的感慨,還是說回巴東郡的建設。
雖然張溪這個新任太守一上台就發動徭役,怎麼看都不像一個體恤生民的好太守.但總歸是在春耕之後,沒有耽誤百姓春耕。
徭役的時間也不長,就一個月。
事實上,按照律法規定,本地百姓如果不是服軍事類的徭役,那麼服役時間頂多也就是二十多天但抱歉,現在是亂世,哪怕是掌控朝廷的曹操,都沒有認真遵守過。
所以一個月的徭役,對百姓來說,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畢竟這年頭講究的是誰拳頭大誰有話語權。
不過雖然這個太守不講究,剛一上任就發動了一個月的徭役,但.他管飯。
真的,這年頭居然還有當官的發動徭役時候管飯的雖然隻管半個月的飯,那也是管飯的啊。
這得省下多少糧食啊,青黃不接的時候,說不定就能靠著這筆省下來的糧食,熬過去了。
這年月,法律規定,百姓服徭役規定是自備乾糧的,服役多少天,就帶多少天的乾糧,官家可不管飯。
因為一般不會跨區域服役,所以離家不會太遠,倒也不用擔心乾糧會壞掉,大不了讓家裡再送來就是了。
但這次,官府上通知,說隻要帶十五天的乾糧就可以了,剩下的十五天乾糧,由官府提供。
其實本來張溪是想直接提供三十天乾糧的,但小鄧艾反對,說這麼做就等於是雇百姓乾活,不是國家正役。
因此,小鄧艾勸說張溪,既然是國家正役,就該遵守法度,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而廢立,這會給後來人開了一個極不好的頭,對國家信譽也沒有好處。
張溪那個慚愧的.被自己的徒弟給教訓了。
話說,張溪總覺得,小鄧艾現在的為人處世,越來越不像小孩子了果然還是慢慢的長大了呢。
張溪立刻從善如流,隻安排了十五天的乾糧供應。
因為徭役原本就應該是二十天左右,多出來的十天算是張溪額外加征的.按照規矩,張溪就應該補上這份乾糧供應,算作是雇傭百姓乾活。
多給的五天,就算加班費了。
小鄧艾對此表示無話可說。
勸說自己的師父,是讓師父遵守朝廷法度,但現在畢竟是亂世,也得有變通的方式師父願意供糧,那就供吧。
巴蜀這個地方,真的不缺糧,隻是這些糧食,都不在百姓手中而已。
用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的話說,益州就是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也就是這地方本來應該很富裕的,但偏偏劉璋這貨水平太差,搞的百姓生活一團糟。
這些年巴蜀沒有外部威脅,也沒有什麼天災,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好,理論上講,百姓即使沒有存糧,但撐過青黃不接的時候,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但實際上呢?!
張溪一說提供十五天乾糧,好家夥,十裡八鄉的人,從老頭到小孩,從青年到婦女,都來服役了。
張溪這次發動的不是軍事性質的卒役,而是就在本地服役一個月的力役。
漢代力役,確實是要求男女都要服的,但起碼得過了始傅之年啊不到十五歲的孩子來服役,是要乾啥的?!
什麼?!已經能搬土了?!
造孽啊!!!
還有那邊那位大爺,今年高壽了?!
三十?!
我明年正好三十歲,你看咱們倆像同齡
麼?!
張溪那個鬱悶的。
如果在和平年代,遇到這樣多吃多占的,張溪非噴死他們不可,可偏偏.算了,這個倒黴的世道。
好在巴東郡本身就是產糧地,有糧,雖然是陳糧,但應付十五天徭役的糧草還是有的。
至於巴東郡的陳糧是不是也一樣有人倒賣張溪敢說,全郡的糧倉裡,肯定少不了這樣的事情,但不管多麼喪心病狂的人,如果連十五天的存糧都不給自己留下,那張溪殺起來,真的一點負罪感都不會有。
事實證明,終究沒人敢這麼喪心病狂。
但巴東郡的存糧,也不是太多了。
糧食去哪兒了,張溪心裡有數,隻是他不想一開始就跟巴東郡的世家們翻臉,張溪總還是希望給這些世家留點麵子的。
這事兒就暫時先當不知道,修路的事兒,在持續進行,而張溪也借著這次發動徭役的時機,到各縣巡視.為了以防萬一,張溪問陳到借了一百白毦兵。
其實以張溪現在的身份地位,在這個時代,是可以養一批私兵的,隻要人數不多,上報給劉備,劉備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張溪現在也不是沒錢,隻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間搞這個事兒而已。
陳到也隻是好心的提醒一下張溪,張溪要借人,陳到爽快的就撥了一個百人隊,交給張溪指揮。
白毦兵的百人隊啊這下真的不愁了。
帶上士卒,出發巡視諸縣,第一站,是西部的朐忍縣,過了朐忍縣,北上走陸路,進入漢豐縣境內。
朐忍縣臨近魚複,倒也沒有什麼弄虛作假的行為,徭役發動的民眾也是嚴格按照要求,十五天自帶乾糧,官府也已經準備好十五天的糧食供給。
可到了遠離魚複的西北漢豐縣境內,張溪意識到不對勁了。
在朐忍和魚複兩縣,百姓們為了那十五天的糧食,那可都是爭相服徭役的怎麼到了漢豐縣境內,服徭役的百姓一個個的都愁眉苦臉的。
張溪眉頭微皺,讓小鄧艾去打探消息,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得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