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治理地方(1 / 2)

曹操攻取漢中後,引軍北還,退返鄴城,準備稱王。

而劉備方麵,則是謹守關隘,發展生產,儘快的收攏益州人心。

至於張溪張溪是在建安十九年的九月,領兵回到的巴東郡,然後按照成都方麵傳來的指示,開始對境內的農業設施進行一定程度的修複。

益州這地方,再次強調一遍,真的是好地方。

從秦滅巴蜀兩國開始,秦國就對巴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而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更是直接造出了一個成都平原,硬生生的把巴蜀之地從不毛之地打造成了天府之國。

劉邦就是靠著巴蜀之地的支持,成就了帝業,這也是諸葛亮這麼看重益州的關鍵。

但劉焉父子.嗯,劉焉其實還好點,主要是劉璋。

劉璋在位,縱容世家豪強不法,大肆兼並土地,對於這些要花大價錢去維護的水利設備卻根本不管不顧。

而世家們呢,雖然兼並了不少的土地,但對這些要花大價錢的水利設施,也不想自己出錢,就等著劉璋出錢來修。

劉璋表示,我逐甘寧,平趙匙,打了這麼久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接著奏樂,接著舞!!!

所以,這麼多年來,水利設施根本無人維護,很多都年久失修了。

一直到劉備入蜀,諸葛亮休養生息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專門主持都江堰的修複工作。

而各郡縣,也需要對自己轄區內的水利設施做一個排查,該修的就要修。

巴東郡內的水利設施嘛真不巧,巴東這地方,雖然守著長江,但真沒啥水利設施。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後世重慶一帶,發展起來靠的是地處三江交彙的地理條件,這地方從來不是糧食高產地。

實在是因為這部分長江的水文條件太複雜,高低落差太大.建水利發電站倒是合適,灌溉這事兒,真不合適。

再說這年頭也沒有在這種水文複雜條件的地方,建立水壩的技術啊。

所以,巴東郡的水利灌溉設施,從來不靠長江,而是集中在幾條彙入長江的小支流上麵。

比如梅溪河,小江,巫水—鹽水.最後這個其實就是後世大家所熟知的大寧河。

梅溪河和小江的水流相對平坦一些,基本是引流灌溉用的,所以巴東郡的西部,基本就是巴東郡的產糧地,包括了羊渠縣,漢豐縣,朐忍縣在內。

所以張溪當時才會在漢豐縣大動乾戈。

本來就不是盛產糧食的地方,唯一能產糧的西部三縣,可是關係到整個巴東郡的安危的。

不上火不行。

而東部的三縣,魚複是郡治。

魚複這地方,在西漢末年的時候,蜀地割據勢力公孫述覺得這地方地勢險要,而且當時巴蜀又有天子之氣的傳聞,所以公孫述在這裡建城,稱為白帝城。

但因為後來是劉秀一統天下嘛,這個白帝城的稱呼自然就不會采用咯,所以還是叫魚複縣。

當然,永安和永安宮在這個時代會不會再出現都不好說,所以暫時也不會有人把魚複叫永安。

魚複縣位在長江,嘉臨江交叉口,地理位置特殊,一般是作為郡治和巴東郡貨物交通中心來使用的。

巫縣和北井縣確實也差不多,但他們是依托鹽水,因為鹽水繁忙的運輸而造就的城鎮。

鹽水,並不是說水中含鹽,而是指,這條水道,是用來運鹽的。

早從西周時期開始,寶源山這個地方就開始產鹽,而且這一產,一直生產到清末。

寶源山的鹽,在兩千多年間,一直是西南食鹽的主要提供方,而要把寶源山的鹽運出來,運到西南各地去,寶源山下的這條水路就至關重要了。

也因此,用來運送食鹽的這條江水,也就被稱為鹽水。

換句話說,巴東郡內有一個非常大的產鹽基地,而張溪這個巴東太守,顯然是不能對這東西視而不見的。

所以,在疏通完畢西部三縣的水利設施後,張溪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寶源山的煮鹽製鹽的事情上來了。

要知道,在漢代,鹽鐵是官營的。

這哪裡是鹽,這些都是錢。

而現在的寶源山鹽泉,卻因為前段時間劉備入川導致的動亂,大部分是處於荒廢狀態。

偶爾有些還在生產的鹽泉,也不是地方官府在掌控,而是山裡的盜賊。

當然,雖說是盜賊,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活不下去或者逃難的流民,又有多少是本地世家派出的馬甲,這個就不知道了。

而且張溪不用知道。

作為一郡太守,剿滅山賊這種事,不是自己的職責範圍麼?!

當然,張溪也不傻,知道山裡占據鹽泉的那些山賊,很有可能跟本地世家有關聯,自己貿然進兵,說不定一進山,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

所以嘛,這件事,張溪覺得,還是要從長計議的。

張溪先是率領郡兵三千,以巡查地方的名義,進入了巫縣,召見了巫縣縣令,以及巫縣的地方豪族代表。

把巫縣縣令和一眾世家們,給嚇的魂不守舍的。

誰家郡守巡視地方,是帶著大軍前來的?!

五月份張溪在漢豐縣鬨了那麼大的動靜,又是抓縣令,又是抄家的,也不過是帶了一百人的衛隊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