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溪宣布要建設嶽麓書院的半個月後,司馬徽宣布,接受南郡太守張溪的邀請,出任嶽麓書院的首任山長。
對於司馬徽能不能擔任這個嶽麓書院的山長,荊州的世家們倒是沒人懷疑,但對張溪這個人邀請司馬徽當山長的目的,各自都有所懷疑。
荊州世家們擔心的是,張溪是不是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麵說不講課授課,私下卻說動了司馬徽在嶽麓書院開課講授經典。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世家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哪怕講課的人是司馬徽也不行。
如果司馬徽真的開課講學,必定會吸引不少的寒門子弟去聽課,講課的內容,肯定也是司馬徽,或者說的直白點,就是劉備集團指定的典籍。
這對世家壟斷知識和享有知識解釋權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因此嘛,免不了的有人去找司馬徽套話,想試探一下這件事有沒有類似的內幕。
但司馬徽表示,他就是幫著看看屋子,想看一下益州方麵大儒們的著作,跟自己平生所學印證一下,絕對沒有要授課教徒的意思。
司馬徽這個人,是天下名士,他既然當眾這麼說,那肯定是真的,不可能出爾反爾。
世家大族相信了司馬徽說的話,但同時,世家大族們也很納悶——益州那破地方,能出個楊雄這樣的大才,已經是奇跡了,甚至可以說,是消耗了益州幾千年的文氣積累。
就這樣,楊雄這個人還是學問出眾,但人品不行。
就那破地方,現在還能有什麼大儒,有什麼著作?!
退一步說,就算人家有這樣的著作,留著傳家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放到荊州一個新建的書院裡來?!
世家們不懂,司馬徽也不細說,看看關子賣的差不多了,就趕緊的送客。
然後吧,就通知張溪,趕緊的給益州那邊寫信,催促一下孔明,至少先運一批經典著作過來,不然這個書院的第一炮,可就打不響了。
順帶的,催一下張溪,選好地方沒,選好了趕緊造房子,可不能等書籍到了還沒造好,如果這樣,司馬徽不會放過張溪的。
張溪那個忙叨的啊。
司馬徽這個年紀,這個身份,這個名望.他說的話,張溪可不敢不當回事。
一麵趕緊寫信給諸葛亮,催促諸葛亮趕緊的把官方印刷好的典籍送來。另一麵則趕緊到處尋摸,找一處山明水秀的地方,開工建書院。
彆的建築可以慢慢來,先把藏書閣給建好了先。
因此,張溪開始選址,地方就選在了江陵西北的某座山上。
這地方好啊,山明水秀,距離郡治不遠不近,交通方便。
張溪選好地方後,詢問當地鄉老山名。
鄉老拱手答曰“此山名犬首,因形似獵犬而得名。”
張溪一聽這像什麼話犬首?狗頭山嘛。
這名字肯定不能配這個文化聖地啊,得改。
就叫嶽麓山吧!
因此,張溪大手一揮,給這座山取名叫嶽麓山,在山腰上建的書院,就叫嶽麓書院了。
是,張溪知道,後世的嶽麓書院是在長沙那邊,不是在江陵。
但這年頭,洞庭湖都沒有出現呢,那地方一片沼澤,人跡罕至的,誰沒事兒跑那地方給原本的嶽麓山取名啊。
再說了,張溪說這個狗頭山才是真正的嶽麓山,有哪個吃飽了閒的世家非要跟張溪爭辯這個問題?!
你愛叫啥就叫啥,反正隻是個圖書館,你叫文聖閣都沒人在意。
其實張溪對這個嶽麓書院也不是特彆的在意,如果不是為了從世家手裡摳幾個人才出來,張溪真不會搞這麼多的事兒。
普及教化雖然是這個時代地方官的職責,但在戰亂年代,張溪更關心,老百姓能不能吃的飽飯。
因此,地方選好了,司馬徽過來了視察後滿意了,張溪就讓工匠動工修造藏書閣,但自己,卻把這一攤扔給了伊籍負責,自己轉頭就跟馬良一起商量秋收的事兒了。
張溪前後從世家和司馬徽那邊摳出來十來個人才,充實到各個實務部門,讓馬良總算能稍微放心一點,正式開始安排秋收工作了。
以前是可能會累死的狀態,現在是大概會累癱的狀態.馬良已經很滿意了。
再說了,張溪也不是真的不管事,秋收這麼重要的事情,張溪還是很負責任的,把小鄧艾也拿出來使喚了。
說起來,過了秋收,到十月份,小鄧艾的二十歲生日也就到了,該給這小子冠禮了。
這是大事兒,得好好的準備準備。
而冠禮之後,就可以成親了聽說馬良有個女兒,好像今年已經十四歲了。
嗯,禽獸是禽獸了點,但這不是張溪自己的婚禮,可以就那麼將就一下,自家徒弟的婚禮,張溪表示得按照古禮,好好的籌備一下。
從定親到成婚,起碼三年,三年後,不正好到結婚的年齡了麼。
張溪惦記著這個事兒呢,所以特意把小鄧艾交給馬良使喚,讓小鄧艾能在馬良麵前露個臉,博取一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