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其實吧,張溪很想對曹操說,我就是不想步了王垕,荀彧這些人的後塵,才不想加入你的陣營的。
隻是呢,張溪真不敢這麼說,畢竟潁川張家,現在可是在曹操的統治範圍之內的。
萬一惹惱了這位梟雄,天知道會給潁川張家帶去怎麼樣的滅頂之災。
雖然說呢,這年頭世家分家,多頭下注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兒。
這年頭也有潛規則,大家都默認,一人不代表全家,殺一人可以,因一人而殺一家族,這是絕對不行的。
就比如說,曹操可以用蠱惑軍心作為理由殺了楊修,但絕對不能因為楊修犯錯就把弘農楊氏給滅了要是那麼做的話,那估計弘農楊氏會第一個造反的。
但這年頭,總有人會沒有底線的去破壞一些規則。
比如說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董卓就沒遵守這個規矩。
袁紹怎麼也沒想到,董卓這個西北來的大漢子居然這麼不講規矩,因為袁紹聚兵討董,所以董卓直接就把袁隗一家都給殺了。
當然了,董卓的下場也不好,困死在郿鄔也就算了,死後還身敗名裂了。
按理說,曹操是親眼目睹董卓是怎麼從權傾朝野到生死族滅的,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但這畢竟是曹操,是那個可以一邊寫“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一邊可以毫不猶豫下令屠城的曹操。
張溪真的不敢去賭曹操的人品如何,而且張溪都已經是三十好幾的人了,不會再為了口沒遮攔的到處得罪人了。
因此,張溪隻是笑著,給了一個萬金油的回答,“我主玄德公,仁德布於四方,溪慕名而投,幸甚,幸甚。”
曹操聽了這個答案,卻是笑了,繼續追問道,“玄德固然仁德,然老夫莫非就無仁德之名傳世?!”
不是,你要這麼問,那真就沒法好好聊天了好吧。
你自己有沒有仁德之名傳世,你自己心理沒數麼?!
這話說的,彆說張溪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就是曹仁都一臉無語的看著自己的從兄真的,您老要不就說點彆的,比如說平定亂世的功績?!
咱家這方麵有優勢,可您老非要跟劉備去比仁德那不是找抽呢嘛。
可曹操真的不那麼認為啊。
一方麵,曹操對自己的功績是非常的自信的。
另一方麵曹操對張溪這個人吧,也是耳聞已久,今天第一次見麵,也有心想要試探一下。
因此,曹操琢磨了一下,開始說道自己的功績。
“老夫尊奉天子,討伐不臣,數年內平定河北,中原戰亂,安民休養,恢複五銖錢,興修水利,疏通河流,使百姓安居樂業。此不能稱仁德乎?!”
“老夫北出烏桓,斬踏頓於白狼山,消滅異族入侵,維護邊境安定,此不能稱仁德乎?!”
“老夫招撫流民,令其屯田,使其衣食無憂,安心勞作,穩定地方,此不能稱仁德乎?!”
曹操一連三問,把張溪給憋的,有點難受。
是的,你不能否認曹操在這個時代的功績,畢竟他確實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之一。
彆管他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確實在短短幾年內平定了中原和河北的戰亂,同時打的北方胡人不敢南下,安定了百姓,也用民屯和軍屯的方式吸納了流民,這些都是他的功績。
但問題是你動不動就屠城啊,你家軍隊動不動就屠城啊。
而且,本身作為三國軍閥的一份子,你本身就是造成戰亂和流民的一份子,你平定戰亂所采用的也是暴力手段,安撫下黎民,本應該就是你的責任。
至於屯田就更彆說了,“六公四民”這種分成比例,你還想讓流民們怎麼感謝你的“仁德”?!
這不是憋著讓張溪吐槽麼。
張溪真的有點忍不住了,看看關羽,發現關羽閉目養神,一臉不屑。
嗯,張溪頓時領會了上級領導精神,開噴。
“曹公上欺天子,廢立皇後,殺害皇子,殘害同僚,焉能稱之為仁?!”
“曹公動輒屠城,殘害百姓,默許以人肉為軍糧,焉能稱之為仁?!”
“曹公屯田,四民六公,流民欲求果腹尚不可得,焉能稱之為仁?!”
“曹公盜掘先人墓葬,曹公行五銖錢卻立而又廢,曹公”
張溪一說,就有點收不住嘴了,除了北出白狼山,消滅烏桓沒噴外,其他都噴了個遍。
要不是二爺小心的咳嗽了一下,打斷了一下張溪的吟唱,張溪都不會注意到,對麵曹操的臉色已經難看到要吃人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