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諸葛亮認為,在南中臨時試行科舉製,應該不會遭到益州世家的大麵積反對。
而成都的劉備集團,卻可以用這個臨時性的科舉考試積累經驗,為後續把科舉作為察舉製最後一項考核奠定基礎。
這事兒,真的很重要,重要到諸葛亮都想立刻回到成都,跟劉備商量,是不是在南中先試行這套考核手段,增加地方管理人才。
但張溪還是硬留了諸葛亮幾天這才是第一件事,還有第二件事情呢。
張溪拖著諸葛亮,再次來到自己的秘密試驗工坊,用牂牁郡帶回來的煤礦,煆燒從牂牁郡帶回來的石灰岩,得到了生石灰,再配合牂牁郡本地的黏土,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燒製出來一堆粉末。
最後張溪用這堆粉末混合了砂礫,加水攪拌後,在半天的時間內造出了一堵牆,隔天請諸葛亮親自試驗這堵牆的硬度。
諸葛亮推了幾下,又讓士卒用錘子死命敲了幾下後,轉身驅散所有人,直接把張溪的燒製水泥配方給要走了。
諸葛亮什麼人,哪能不知道這玩意兒的輕重,幾乎隻是一轉腦的功夫,就明白了張溪讓自己看這些粉末的意思。
然後諸葛亮就真的沒法在南中繼續待下去了。
這趟來南中,他發現了很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就沒有一件算是小事,必須趕緊回到成都去,跟劉備等人商議。
世家在南中的銅礦上的糾合以及利益是一件事,這事關益州世家是否可能產生抱團或者是嫌隙的事情,對劉備集團分化利用,統治益州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南中的種植園和夷人登記造冊是一件事,這事關南中人口變化,以及未來賦稅徭役增加的事兒,也需要跟劉備及時彙報。
南中的科舉試行是一件事,關係到未來劉備集團的人才選拔製度,以及削弱世家在民間的影響力,為寒門子弟提供上升通道。
最後還有個水泥的事兒這是軍國大事,也是現在諸葛亮最著急的事兒。
其他事情可能還有個緩衝的空間,但最後一件事,必須趕緊辦。
尤其是張溪告訴諸葛亮,這個水泥不僅能作為黏合劑修建城池堡壘,還能用來修建道路,最重要的是乾涸凝固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大大提高現在益州的路況環境。
諸葛亮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從益州到漢中,再從漢中出涼州或者秦川的那些糟糕的山路。
益州這地方曆來易守難攻,確實得益於這些山路難行,是好事,但也是壞事。
從純粹防守的角度講,益州的山路難行,是守衛益州的屏障。
但現在劉備集團已經占據益州了,這時候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益州是不是易守難攻,而是考慮北伐的時候,這麼倒黴的路況,對運糧的成本有多高。
曆史上的諸葛亮,六次北伐,有四次是因為山路難行,糧草補給不夠及時,不得不退兵的。
崎嶇的山路,難走的路況,運糧隊看似一天行進三四十裡,但山路漫長,這個補給線可比平地上要長處一倍。
而且路況不好,一旦有什麼意外,也會影響運糧的速度,因此從益州要北出涼州甚至是秦川,糧道就是製約益州出兵最大的因素。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叫水泥的東西,哪怕造不出大路,一條用來運糧的通道還是可以造出來的吧?!
這得節省出多少運糧的時間啊。
這件事,必須在益州和漢中修養生息完成前做好,時間實在不等人。
諸葛亮實在沒法在味縣繼續呆下去了,本來預計年底再回成都的諸葛亮,在十一月中旬就趕忙的跑回成都去,跟劉備商量“大興土木”的事兒。
而張溪嘛,繼續留在味縣,當自己的庲降都督。
把大部分的事情搞定框架後,張溪的事情就少了很多,剩下的事情不過是根據事情的推動情況,自己決定是否需要做出應變和調整就可以了。
接下來張溪最主要的工作,不過是日常的政務管理工作而已。
再加上諸葛亮回到成都後沒多久,就把蔣琬從成都給派發到南中來了。
一開始張溪還以為蔣琬這是又哪裡得罪了劉備,讓諸葛亮不得不再次派發到地方就像當初蔣琬被諸葛亮派到張溪所在的巴東郡當縣令一樣。
但這次,蔣琬可不是被發配,他是專門被劉備任命為庲降都督府長史,來當張溪的副手的。
目的,就是主持南中六郡臨時科舉,協助張溪管理六郡基層人才選拔,以及在牂牁郡籌劃建立水泥廠的事兒。
很顯然,這是妥妥的重用了。
。